“呵呵,项兄弟,这是我闺女,平常让我惯坏了。”
邢老板笑容满面,能看出来他非常疼爱自己闺女,这女孩儿没有和我握手,只是礼貌的说了声“你好”,随即继续缠着他爸说出国旅游的事儿。
邢老板被磨的不耐烦了,借口说要去趟厕所走了,这胖女孩儿立即撇嘴做鬼脸,还挺可爱。
“你叫什么?项云争?我叫邢贞红。”
“邢小姐你好,我叫项云峰。”我纠正她道。
她打量我道: “我看你和我年纪差不多,咱们是平辈,那我爸怎么能叫你兄弟呢?这不是乱了辈分了嘛。”
我笑道:“不论年纪,只是江湖上的叫法。”
“江湖上的叫法?什么意思?”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很少见我爸带别人来这里,这些瓶瓶罐罐的破烂儿他平常很看重的,都不让我碰,”
“我干土木工程的,你爸这些可不是破烂儿,这些都是几千年的宝贝。”
“咦….脏死了,什么破宝贝,你看这东西,整个黑不溜秋,还生锈了,估计丢垃圾桶都没人捡。”她指着一尊战国青铜器皱眉说。
我笑着说:“这东西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叫甗,用来放肉或者面食,下半部分叫鬲,用来放水,相当于咱们现代人用的蒸锅。”
“那这个大铁碗呢?”
“这不是铁碗,这是青铜簋,用来盛饭的。”
“这个我认识!这个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是用来喝酒的,叫爵杯对吧?”
我点头,指着另一件造型怪异的青铜器介绍说:“这件也是过去用来喝酒的,比爵杯还高级,叫“斝”,相当于现代人喝高档红酒用的高脚杯。”
“哦,那能值多少钱?五千块?”
“不止,起码六位数。”
“六位数?十万啊,那也不怎么值钱。”
我听的摇头,富贵家女孩儿对钱的概念不强,在她眼中,可能花十万块就和普通人花十块钱差不多。
她笑道:“你真厉害,好像什么都懂一样,来,加个QQ。”
“你说吧,我加你。”
互加了联系方式,她头像是一束玫瑰,还一闪一闪的会变色。
“你怎么还用默认头像啊?用动图多好看。”
我没说不会整,我说我就喜欢默认头像。
朔州这栋大别墅,平常主要是这女孩儿和她妈住这里,邢老板可能一个月最多住一个星期,这次我算运气好,正好赶上他在家。
“红红!下来吃饭了!”
“我妈叫我们吃饭呢。”
“这….这怎么好意思,我打算回去了。”
“哎呀,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快走,我妈手艺好着呢。”
饭桌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这个外人在场的缘故,这女孩儿吃的很少,她妈给夹块儿肉还非得放回去,说自己要减肥。
邢老板马上放下汤碗,表情不悦道:“女孩子家太瘦了不好看,唐代都是以胖为美,闺女你这样就刚刚好,项兄弟你说对不对?”
她咬着筷子,偷偷看向了我。
我说对,没错。
我还能怎么说?
她确实胖,一米六几的个子我觉得一百斤出头合适,她目测都一百四五十斤了,但也只算是微胖吧。
婷婷那种才是真胖,一米五,两百斤,站着看,躺着看,正面看,侧面看,怎么看都是圆形。
吃过饭邢老板让我去书房喝杯茶再走,我以为就是单纯喝杯茶,没想到,他突然从一本书中抽出来几张照片让我看。
这些照片拍的是一座大山,风景很好,有在远处全景拍的,也有近距离拍的,他问我看了有什么想法。
我不是本地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山,但当我仔细看了那张“全景照”后,心里起了波澜。
“这地方….好风水啊。”
“三山两高,高出来的这两个地方,明显的四像之地。”
四像之地,即像笔架,像元宝,像驼峰,像马鞍这四种。
“那你觉得这山上适不适合埋人立坟?”
我皱眉道:“四像之地不是对所有人都好,没富贵命的配不起,如果强行要配,就要看高手点穴点的怎么样了。”
邢老板点头:“不愧是专业人士,这是我们这里的山,叫黑驼山,山上有座大墓一直没找到在哪里。”
“大墓?”
我又拿起远景照看了看,抬头问谁的墓?
他小声说:“本地和邻市人基本都知道,唐昭宗第三子李祁的墓,丰王古墓。”
“哦?是传说还是有明确记载?”
“有记载,不管是新的平鲁县志还是老的大同府志都有明确记载,大墓就在黑坨山上,我们这里还有一句俗话,水刮丰王墓,富贵九州十八县。”
“这事儿挺有意思,头几年朔州想搞旅游发展,硬是在黑坨山上圈了块地说是丰王墓的大概范围。”
“项兄弟,你能不能看出来古墓的大概位置?”
“这山大概多长。”
“如果算上北边那块儿,差不多二十公里吧。”
“那怎么能看出来,看不出来,而且山西高手很多,就算有,我觉得大概率也空了。”
邢老板点头道:“的确,没事儿,我就随便问问。”
回到宾馆后洗了个澡,从床下把箱子拉出来,将钱一摞摞摆到床上,我就这么光着身子躺了上去,注视着天花板。
钱挣多少算够?
这一刻,我觉得多少都不够。
我上网搜了搜邢老板说的黑坨山,结果相关联的,的确搜到不少小故事,什么丰王墓一千年一开了,什么牧羊人无意中闯入古墓看到了金子做的金童玉女和长明灯了,等等这些。
披上衣裳,我跑旅馆前台跟人要了两张白纸。
先将邢老板给我看的那张“远景照”的轮廓画了出来,我又打开手机看地图,对照着,将山西这边儿吕梁山脉的走向图画了出来。
两张图慢慢接一块儿,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
唉….?
我将“远景照”掉了个头,然后在看,赫然发现…..这个他娘的什么朔州黑坨山,就是整片吕梁山脉的起始地,是起点。
我下意识皱眉,这不是巧合,这有说法。
大兴太行巫武陵,吕梁黄河顺势成,长白武夷雪峰中,台南龙脉居最东。
我越看越感到震惊,因为吕梁太行算雁门关外的龙脉分支,可以看成“小龙脉”,也就是说朔州这个黑坨山,是“龙头”。
还有一点,唐代时期风水师最擅长利用半隆起的四像之地,像武则天乾陵所在地,就夹在梁山上的两个“乳峰”中间。
我正思考着,突然手机qq震动了一下,有人发来了消息。
我一看,是下午刚加的邢老板女儿,她给我发了个笑脸儿,紧接着发来一行字。
“我在网吧,过来玩儿劲舞团。”
我回消息道:“你爸不管你?”
她很快发来消息说:
“他有事儿刚回大同了,你到底来不来嘛,我同学也在,大美女。”
注释:
斝,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器物用字,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历史、考古和文化领域。
基本信息
-
拼音:jiǎ
-
部首:斗
-
结构:象形字/会意字
字义解释
“斝”指的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青铜酒器,用于盛酒和温酒。它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详细描述
-
器型特征:
-
通常为圆口,口沿上有两个柱状物(称为“柱”)。
-
腹部有鋬(pàn,即把手),方便持握。
-
底下有三只尖足,中空,方便在火上进行加热温酒。
-
器身常有精美的纹饰,如饕餮纹、云雷纹等。
-
-
用途与功能:
-
温酒器:其三足中空的 design 主要目的是为了置于火上温酒。
-
饮酒器/斟酒器:也用于在祭祀或宴飨场合盛酒、斟酒。其容量通常比“爵”大。
-
礼器:和鼎、簋等青铜器一样,斝也是重要的礼器,常用于祭祀等隆重场合,象征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
-
-
与“爵”的区别:
-
斝和爵外形相似,但有几个关键区别:
-
口沿:爵口沿有流(倒酒的槽)和尾,而斝是圆口,没有流和尾。
-
柱:爵通常只有一柱(偶尔无柱),而斝必定是双柱。
-
大小:斝通常比爵更大。
-
-
文化意义
“斝”是中国青铜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皿,更是承载了礼仪、等级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文物。在《诗经》、《周礼》等古代文献中均有提及。
现代应用
如今,“斝”字几乎只出现在以下场合:
-
考古报告和博物馆的展品标签上。
-
研究古代史、青铜器、金石学的学术著作中。
-
作为一个有古雅气息的用字,偶尔用于人名或文学作品中(但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