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翻井

4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其实来这里之前我们搞错了一件事,那块西夏青石石雕原先都以为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可没想到是用来当了井盖,阴差阳错的让忽禄叔捡走了。

就是这东西把我们引来了银川。

我估计把头和我想的一样,我们这次来要是能挖到西夏墓那绝对有的赚,因为西夏的文物太少墓葬太少,就连银川博物馆的西夏馆藏,也主要是以碎石雕碎石砖为主,精品有是有,但不多。

我问把头接下来怎么办,咱们继续下井找东西还是……

把头看了眼枯井,沉吟道:“在找找看吧,除了烂铁片,没准还有值点钱的东西。”

我点头说好,贼不走空,不找出点什么值钱的我老觉着亏得慌。

把头颔首道:“那,芽仔还是你下去?”

“不不不,”豆芽仔拼命摇头说:“刚才我就是吹牛逼,我可不想在干了,我刚才踩烂的死人骨头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云峰胆子大,我觉得还是云峰下去比较合适。”

“云峰你觉得怎么样,?”豆芽仔问我。

我骂你小子就是怂包蛋,我下就我下。

用绳子把我送下去,豆芽仔喊了声接着,扔下来把旋风铲。

井下虽然死人骨头多,但并不臭,只是有一种发酸发霉的味道。

铲子随便铲两下就能翻出来几根骸骨,挖了大半个小时,我的确有了新的发现。

豆芽仔做事太急躁粗心,竟然把这东西漏了。

我捡起来这东西用袖子擦了擦。

这是一件玉器,成年人半个手掌大小,玉肉青黄,雕工虽然简单的只有寥寥几笔,但刻的样子出来了,是只玉熊。

西夏时期的玉熊。

这东西料子虽然不是和田白玉,但也是用的上好的地方青玉,入手温润,有微微油性,算个物见,要是碰到喜欢高古地方玉的买家,轻松卖个大几千小一万的问题不大。

我吹了吹玉熊上落的沙尘,放到自己口袋里,拍了两下。

七百多年前,若这些人都是蒙古人杀死的,那么应该还会遗留下来一些东西,七百年前他们吃肉,七百年后我舔舔碗总可以吧,放着实在太浪费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仔细翻找一番后,我又找到了一根筷子状带簪花工艺的东西,我初步判定这东西应该是西夏妇女头饰上的一部分,这东西没有宋朝女人头上带的步摇精致,但好歹带点工,估计能卖千把块钱。

我挖上瘾了,擦了擦汗,我相信这下面肯定还有大货。保不齐有一两件带着西夏文的西夏兵腰牌什么的。

我站在井下跟把头商量了商量,最后决定全面清理井下,不知道这土有多深,说不准大货好货都藏在井底下。这样一来,就算我们最终找不到黑水城,有这些,在加上那块阿拉善血玛瑙原石,这趟来银川保底是有了。

我们没带桶,还是靠忽碌叔帮忙,他帮忙用树枝编了两个草框,编的很好,只要在草框底部铺一层布,用的顺手了基本不漏土。

我们几个男的轮流下井装土,余下的人在井上用绳子拔,也不分谁谁干多长时间,干累了就换人。

轮到豆芽仔下井了,只见这小子在井下神神叨叨的说:“对不住了,对不住了各位,这是乱葬井啊,风水不好,我把你们分批送上去,送你们上去洗一洗,晒一晒,拾掇拾掇自己。”

我吼豆芽仔少废话,抓紧时间干活。

井底送上来的土,骸骨基本上都被挑出来了,堆起的骸骨越来越多,我们打算临走时挖坑修个坟把这些骨头集中起来安葬。

总好过留在暗无天日的枯井中。

“我去,这是个啥,”豆芽仔突然兴冲冲的大喊:“都快来看,我找到个宝贝!”

豆芽仔翻到个小孩儿拳头大小的椭圆形印章,用清水洗吧洗吧,能看到印章底部有西夏文字。

豆芽仔兴奋的问,“印章上写的啥,是不是大官的官印,值不值钱,能值多少钱。”

印章上刻的西夏文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豆芽仔。

因为在场所有人都不认识西夏文。

西夏文一共6000多个字,笔画繁多特别难认,有的一个字就有一百多道笔划,西夏文在清末以前就是死文字,我觉得就算银川博物馆的老研究院们也认识不了几个。6000多个字,能认识一百多个就能算厉害。

这枚印章后来卖了三万多块钱,如今回想起来感觉亏大了,要放到现在,给一百万都不卖。

清理这口枯井的活短时间内干不完,晚上露营,我们没了篷包睡袋的几个人遭罪了,阿拉善昼夜温差太大,白天热死,晚上冷死。除此之外还要小心要防着地上,别有什么看不见的爬虫毒物。

清理工作进行到第三天,终于出大货了。

秦兴平在井下送上来一筐土,这筐土都不翻就能看见,土里有一尊铜鎏金的佛造像。

鎏金磨损比较厉害,这是尊佛教护法神像,长度大概二十多公分,背后有双小翅膀,佛像开脸像怒目金刚,眼球突出嘴唇上翻,还有一点特殊,虽然看开脸是男的,但佛像身段婀娜面条,确是一位来自藏秘的女护法神。

我们当时都不认识这尊女护法神,因为不认识,物以稀为贵,这就代表这东西值钱。

值多少钱?

值60万……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02年嘉德秋拍精品佛像场,那时这尊像标签上打的是12世纪空行母护法像,起拍价是12个,最后的落锤价加上佣金超过了六十个,佛像市场是08年之后才开始大涨,好的东西,价格一年翻一个跟头,08年之前,尤其是00到05这个时间段是佛像艺术品的寒冬,牛的不行的永宣官造像也不过

后来我问了朋友,朋友告诉我空行母确是藏地护法神,空行母梵语译为茶吉尼,意思是在空中行走的女人,代表智慧,大力,开怀,慈悲,传说若尘世间有受苦的女人,可在桑树下念十三遍空行母咒,皆时空行母会从桑树的树冠上落下,带领受苦的尘世信徒往生极乐。

 

注释:

 

西夏墓主要指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时期留下的墓葬遗迹,尤其是位于今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的西夏王陵。这些陵墓是西夏文明的重要见证,融合了党项族、汉族、藏族及佛教文化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


1. 西夏王陵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宁夏银川市以西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分布着9座帝王陵墓和250余座陪葬墓,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 称号:因陵墓外形类似金字塔,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 布局:每座帝陵均为独立完整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角楼、阙台、碑亭、月城、陵城、献殿、陵台(塔状封土)等组成,体现了西夏独特的陵寝制度。

2. 墓葬特点

  • 建筑风格
    • 陵台为夯土实心塔式结构,外层原有砖瓦和琉璃装饰,可能受佛教浮屠塔影响。
    • 地面建筑已毁,但残存的夯土基址、瓦当、琉璃构件等显示其曾规模宏大。
  • 文化融合
    • 党项族传统(如崇尚白色、独特的葬俗)与中原汉文化(仿唐宋陵制)、佛教元素(塔形陵台)结合。
  • 陪葬品
    • 出土有西夏文残碑、鎏金铜牛、石马、竹雕、瓷器等,部分文物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

3. 考古发现与研究

  • 西夏文碑刻:陵区发现大量西夏文和汉文残碑,是研究西夏文字、历史的重要资料。
  • 文物出土
    • 鎏金铜牛:象征财富与权力,工艺精湛。
    • 人像石座:力士造型,肌肉线条夸张,体现西夏雕塑艺术。
  • 未解之谜
    • 帝王陵墓的具体归属尚未完全确定(仅泰陵被推定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之墓)。
    • 地宫尚未发掘,内部结构及陪葬情况仍不明确。

4. 现状与保护

  • 保护级别:1963年被列为宁夏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开放情况:部分陵区(如3号陵泰陵)已开发为旅游景区,设有西夏博物馆,展示出土文物和历史文化。
  • 挑战:自然风化(夯土流失)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如蒙古灭西夏后的毁陵)对遗址保存构成威胁。

5. 其他西夏墓葬

除王陵外,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还发现多处西夏时期贵族或平民墓葬,特点包括:

  • 小型砖室墓:多位于山坡,陪葬品较少。
  • 火葬习俗:受佛教影响,部分墓葬采用火葬,骨灰存放于陶罐中。
  • 壁画墓:少数贵族墓中发现简单壁画,题材以生活场景、宗教符号为主。

6. 学术意义

西夏墓葬为研究以下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 党项族的丧葬习俗与社会结构。
  • 西夏与宋、辽、金、吐蕃的文化交流。
  • 佛教在西夏的传播与本土化。
  • 西夏文字的释读与历史记载的补充。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