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样。”
小萱见我看着木板发楞,以为我知道了什么。
我没理会小萱,而是站起来出去到了外面,我绕着石头屋仔细走了一圈。
我在离石屋二十米左右远的位置发现了一些地基结构,石砖,还有大半截埋在沙子下的混合土墙。
当时我年纪小懂得少,只是有一丝灵感,但还搞不懂其中的联系。
反正就是让豆芽仔稀里糊涂的把羊头拿走了,也是后来某一天突然灵光乍现,觉得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那个石羊头没卖,三十多斤重,豆芽仔开始说不重带着没事,后来他背了几天又觉得太重,给扔了,他之所以扔了是因为我说石羊头不值钱没人要,我们只拿走了木板。
现在我觉得羊头不该扔,找不到了,卖个二三十万没问题。
对羊头上刻的阿拉伯数字,“03,5,26”,我的推断是绝对和元昊二儿子宁令哥有关。
西夏王陵是上世纪70年代才被发现。
当时兰州军区一个排的战士奉命在贺兰山下修建一个军用飞机场,结果他们无意中看到了荒漠里9座露出地面的巨大封土堆,随后考古队员赶到进行调查,这才发现确定了如今的西夏皇陵区。
几十米高的封土堆,连着九个,这么大,之前压根无人发现,由此不难想象这里地理位置的偏僻程度。
考古学家来的太晚,上头一拍板说:“调集全部同志深入贺兰山,全力抢救性发掘!”
随后呢,他们发现了大大小小700多个盗洞,这些皇陵区域的盗洞最早能追溯到晚唐五代,最晚的也就是在四五年前。
西夏皇陵地上结构像个椭圆形金字塔,地宫深埋在地下25米之下,地面连接地宫的是一条向下衍伸的60度石台阶,由于缺少陪葬品无法准确确定九座大墓都是谁的皇陵,所以直到今日只是都给取了个名,即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
元昊的陵推测最有可能是泰陵,元昊作为开国皇帝功勋卓著,陵墓理应修的最宏大雄伟,但事实是泰陵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豪华的,看起来像是有些匆忙下葬,对这一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元昊死的有些急。
元昊怎么死的呢?
说起来太窝囊。
他是给自己儿子带了绿帽子,睡了自己儿媳妇,后被自己儿子发现后一刀砍掉了鼻子,失血过多而亡的。
而这个人,就是他二儿子,宁令哥。
元昊有才,他在大西北开国,造文字,打宋朝,但有一点不好,元昊是个老色批。
他看上了自己儿媳妇,而这个儿媳妇还喊元昊叫爸爸。
这事要放在现代,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刺激?
但元昊不这么想,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没错,我儿媳妇是儿子你的,但也是我的,我两谁跟谁啊。
党项人的婚姻制度在《两唐书》说的清清楚楚白纸黑字。
“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嫂、子弟之妇,淫秽蒸亵,育女稍长,媒妁期会,家之不问,番俗诸母众多,诸夷之地中最为甚。”
什么意思呢?
大概意思就是一个家庭里男人地位最高(不引战),一个党项家庭,大哥在外打仗死了,在举办一场婚礼,大哥媳妇嫁给弟弟,弟弟在外面打仗也死了,在举办一场婚礼,把弟媳嫁给娘家兄弟大伯什么的,无限套娃,毫无逻辑伦理观念,只要不同姓,就能一直嫁。
同样,叔母,嫂嫂,母亲,所有女性也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大环境,导致了党项人对爱情和性这一观念很开放,很超前,于是就有了唐书中的这两句话。
“育女稍长,媒妁暗会,家之不问。”
“情之至者,并首而握,绳带置头,忽毙。”
意思是自家闺女长大了,相中了一个男人,有一天这小两口觉得活的没意思,于是男女二人到后山找个地方并排躺下,互相给对方脖子上套上绳子,蹬腿上吊了。
隔天家里人走到后山,看到自家姑娘儿子手拉着手上吊了,不旦不会哭,还会大声说:“好样的!爸祝你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过的幸福!走好不送!”
元昊从小耳濡目染在这种观念下长大,加上他又是西夏皇帝权利最大,所以往往对身边之人下手,书上说元昊有九个老婆,但实际上和他发生关系的女性,粗略说一下也不下于三位数。
但宁哥不一样,宁哥上过宋朝私塾,读书时有个宋朝先生教他,教宁哥什么叫礼义廉耻人伦纲常,所以宁哥打小就有着宋朝人的思想,他的想法就是自己媳妇只能是自己的,绝不能受他人染指。
宁哥的媳妇书上没明说姓名,反正很漂亮性格开放,元昊早就垂涎三尺日思夜想了,有一天他通过大臣野利荣仁勾搭上了自己儿媳妇,每次野利荣仁都安排亲信赶马车过来接走人,过夜后再把人送回来。
宁哥又不是傻子,自己刚过门的媳妇天天不在家老往外跑,于是他就发现了这件事,当时宁哥并没有着急动手,他还顾及自己太子的身份地位。
不动手就代表不能拆穿此事,就得天天忍着。
那时间久了忍不下去了怎么办,得发泄恨意。
党项脱离于古羌人,羌人部落里黑巫之风盛行,以前古代统治者想靠法术杀死对手的例子非常多,所以这是有可能的。
我猜测,羊头用作黑巫载体,碗里盆里那些凝固状暗红色液体,可能是血,肉,大肠之类的混合物残渣,用作祭祀施法之用,羊头上刻的阿拉伯数字03,5,26,代表的是元昊的出生日期。
一查资料,他正好是公元1003年5月26日生人,可以看作中原地区的生辰八字。
我试图用文字还原场景,大胆想象一下。
600多年前的某天深夜,小雨。
太子妃化妆后坐上野利荣仁的马车去了皇宫,太子宁哥浑身淋雨站在院中,眼神怨毒的看着马车远去。
天子脚下耳目众多,宁哥为了不被人发现避人耳目,秘密带着家仆赶到了西夏北端的黑水城。
黑水城外的一间石屋内,点着火把,宁哥找来的部落巫师手舞足蹈,对着桌上的羊头念念有词,羊头之下压着元昊的画板像,随后家仆找来猪血羊血倒入盆中,宁哥跪在地上,对着火光中的羊头下咒,诅咒元昊暴毙身亡。
回到兴庆府,数月之后。
宁哥发现自己的诅咒没起作用,并且他媳妇越来越大胆了,有时当着他的面就跟元昊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那天晚上一点多,宁哥从床上坐起来,终于忍不下去了,他配剑入皇宫,一脚踹开元昊行宫的房门,当场捉奸在床。
宁哥见自己媳妇那姿势,当场暴跳如雷,拔出腰间宝剑甩手刺去!
元昊吓坏了,他光着身子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翻下来躲过了这一剑,随后,慌乱中的元昊一边儿大喊护驾,一边走位,走位,躲避暴怒中的宁哥。
但是很遗憾,元昊走位失败,宁哥一个回首掏!一剑砍在了元昊鼻子上,削掉了他鼻子。
随后侍卫赶到,将宁哥关入大牢。
因为流血过多没有抗生素,元昊三日之后躺在行宫床上一命呜呼了。
注释:
羌人部落的历史与文化可以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概述:
1. 羌人与羌族的概念区分
- 古代羌人:广义上指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族群,活跃于商周至魏晋时期,与中原王朝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古羌人分支众多,部分演化为汉藏语系的其他民族(如藏、彝、纳西等)。
- 现代羌族:中国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人口约31万(2020年统计),被视为古羌人的直系后裔之一。
2. 古代羌人部落的历史
- 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已有“羌方”记载,羌人与商朝频繁交战,常被用作祭祀牺牲。周朝时,部分羌人与周人结盟,如参与伐商的“西羌八国”。
- 汉晋时期:羌人逐渐内迁至陇西、河湟地区,与汉朝发生多次冲突(如“羌乱”)。东汉名将马援、段颎等曾镇压羌人起义。
- 三国至唐宋:羌人分布在蜀汉西北边境(今甘肃、四川一带),诸葛亮曾联合羌人制衡曹魏。唐代部分羌人融入吐蕃,宋代部分成为西夏属民。
3. 羌人部落的社会与文化
- 社会组织:以“部落—氏族—家庭”为结构,首领称“酋豪”。部分部落半农半牧,居住在高山峡谷,擅长修筑碉楼(如今羌族碉楼)。
- 宗教信仰:原始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崇拜白石(象征天神),祭司“释比”主持祭祀、占卜和治病。
- 语言文字:无传统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羌语支,现多用汉语。口传史诗《羌戈大战》记述羌人迁徙历史。
- 特色文化:妇女善刺绣(“云云鞋”为代表),传统节日“羌年”(农历十月初一),舞蹈“萨朗”和羌笛演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 现代羌族的现状
- 聚居区:主要集中在四川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2008年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保护受到广泛关注。
- 文化传承:政府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修复碉楼、记录释比文化等措施保护羌族传统。北川羌族自治县建有羌族民俗博物馆。
- 经济生活:传统农业(玉米、青稞)与旅游业结合,羌寨(如桃坪羌寨)成为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5. 羌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 与藏族:历史上部分羌人融入藏族,文化习俗(如碉楼、宗教仪式)有相似之处。
- 与汉族:长期杂居,汉化程度较高,但仍保留独特民族认同。
关键点总结
- 羌族是古羌人的重要后裔,但非唯一后代。
- 碉楼、释比文化、羌年是其文化符号。
- 羌族在汉藏走廊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