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死马当活马医

43次阅读
没有评论

“你骂,使劲骂。”

过了五分钟。

“怎么不骂了,没力气了?”门外阿扎的声音听起来有几分嘲讽。

我靠在门上喘着粗气,心灰意冷。

骂他有什么用?

骂在狠都没有用,还是改变不了现状。

听我不说话了,门外阿扎这时开口说:“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你碰到我算你运气好,这事儿很多人不知道,我知道一个地方可能有古墓,而且还没被发现。”

我立即提起精神,侧耳听他说。

“我只是告诉你,有没有也不一定,要碰运气。”

阿扎讲:“我上初一那时候,本家一个二大爷给建筑队当小工挖井做零活儿,二大爷在平吉堡那里挖到过一堆铜钱,我见过,都锈成了一大块铁疙瘩,听说还有人翻到了铜镜,最后东西都当废铜卖给了废品站,后来也没听说有人在去挖。”

“平吉堡?”我听的疑心。

这地方我知道,那片儿地在银川西夏区西南方向,一片荒凉,没几栋房子,只有一个大型奶牛场,这奶牛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好像还是国有企业。

我问阿扎说的地方是不是平吉堡奶牛场。

“你知道啊,”阿扎说是,就是那个奶牛场,具体应该在奶牛场公厕附近。

我皱眉陷入了思考。

之前有段时间,我和小萱豆芽仔在银川四处玩儿,曾两次路过那个奶牛场,那地方没看到有封土堆。

会有古墓?

我吃不准。

如果阿扎说的真话,他二大爷挖到过沾连锈蚀到一起的铜钱疙瘩,那地方可能有窖藏也说不定,当然,也不排除有古墓。

窖藏在古代很常见,尤其在北方,解放前还有人用窖。

古代一逢打仗了,闹天灾了,这时就会有富家地主老财开始藏东西,尤其是元代。

因为怕灾民进家抢东西,这些地主老财往往会挖个红薯窖,把大量铜钱元宝藏进去,也有地主会把袁大头包上布藏影壁里,藏完了直接用砖头砌死。

这种情况还不少,某天这些财主地主突然死了,那些类似红薯窖的窖藏就永远埋在了地下。

我记得听把头说过,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北派里就有一伙人专门搞红薯窖,行里的黑话都是“挖红薯。”而北派专搞这门的人有个外号,叫“宰花。”

这种红薯窖,浅的离地表不到一米,深的有十几米,“花”的意思就是指元青花。

很多人都知道元青花贵,因为鬼谷子下山那个罐子卖了两亿多,但是在二三十年前,元青花没人认的,行内人都认为是明代早期的青花瓷。

元青花出世即巅峰,其烧造历史没有过渡期发展期,这在学术界里是个谜,因为神秘,少,所以值钱。

北派里最早干宰花的那批人都发了大财!

不少人都挖窖藏挖到了元青花。

光行里人知道的,河北定兴窖藏,内蒙林西窖藏,呼和浩特保合少窖藏,江西九江高安窖藏,安徽歙县窖藏,四川三台窖藏,江苏句容窖藏等。

银川这里地处西北,我还真没听说这里出过有名的窖藏,仔细想了想,阿扎这小子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阿扎怕金风黄起疑心,也不敢待的太久,他留下一句话后就走了。

“项云峰,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你眼下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吧。”

…….

第二天。

临近午饭点儿,金风黄匆忙过来见了我一面,他见面便问:“怎么样,哪里有古墓。”

“平吉堡奶牛场。”我当即回道。

“那里?”

金风黄皱眉说:“你确定?”

“确定,”我说那里地下肯定有古墓。

他眉头舒展,笑道:“那好,今天下午就动手。”

“下午!”我惊道:“怎么可能!还没踩点,没下洛阳铲探土确定位置!大白天怎么敢!”

金风黄想了想,点头说:“也对,那吃过晚饭去吧。”

我强忍住骂你是傻比的冲动。

我劝他这样不行,盗墓不是这么盗的,眼下别说旋风铲了,那个可以勉强用铁锹代替,可连洛阳铲都没有一把是万万不行,不定点儿就无从下手,只能乱刨乱挖。

金风黄说可以,洛阳铲是吧,天黑之前给你弄到手。

我头一次这么干盗墓,连踩点探土都没做,中午决定了,晚上就去挖…..

金风黄说话算话,晚七点多让我跟他出发,两辆金杯,大概十五六个人,车后排放着挖土用的铁锹,其中有两把洛阳铲,不知道他从哪搞来的。

随后,两辆金杯,浩浩荡荡杀向了平吉堡。

平吉堡奶牛场前身是平吉堡农场,改开后归宁夏农垦集团管理经营,占地近万亩,地方很大,那时还没有彩钢瓦围墙,开放式的,有个门岗,门岗夜班看门的大爷姓牛,当时60多岁,现在人已经不在了,这人叫牛庆生。

我对这位牛大爷印象深刻,具体怎么深刻,你们接着看。

门岗亭就设在奶牛场大马路上,有个木头做的手动栏杆,金风黄带着我7点多出发,八点左右就到了这里。

“你们干什么的?”老头牛庆生打着手电出来问。

金风黄没下车,其中一名小弟下车说了几句话。

“买牛?”

“领导没通知我这事,你们等着,我打电话问问。”

这小弟一听打电话,着急了,当即一把薅住牛大爷衣领,恶狠狠的说:“老头少废话,快把杆抬起来放我们进去!”

“找茬?”

“放开。”牛庆生低声说。

这小弟使劲一推,把老头推倒了,并且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妈的,死老头给你脸了,敢耽误我们发财,滚一边儿去。”

牛庆生爬起来,他拍了拍大衣上的土,黑着脸一声不吭,直接回了岗亭关上了门。

“呸!死老头!”小弟冲门岗吐了口痰,转而笑呵呵的抬起栏杆,想指挥金杯车过去。

就这时候,岗亭小屋门开了。

牛庆生脸色铁青,双手握着一把打野猪用的双管土枪走了出来。

他一句话没说,抬手就扣动了板机!

“砰的一声!”

土枪枪管冒烟,一枪打在了金风黄这小弟的大腿上,这种打野猪用的土枪远程准头不行,但近距离威力非常大。

那小弟躺在地上嗷嗷叫的打滚,右大腿一片血肉模糊….

牛庆生岂止是胆子大脾气爆,简直就是虎!

金风黄脸色动容,他直接拉开车门下了车,看着老头说:“你知道我是谁?”

老头皱眉说你谁。

“金家兄弟知道?”金风黄说完便往前走了一步。

老头牛庆生立即举起土枪,大喝道:“滚不滚!”

“不滚一枪打死你!”

金风黄楞了楞,不敢动了。

 

注释: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特指**元代(1271—1368年)**生产的青花瓷器。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于世,被认为是青花瓷成熟与巅峰时期的代表之一。


元青花的主要特点

  1. 钴料与发色
    • 元青花使用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产自波斯,今伊朗地区),呈色浓艳深沉,釉面常见因钴料含铁量高而形成的“铁锈斑”或“锡光斑”,并伴有自然的晕散效果。
    • 国产钴料则呈色较灰暗,多用于小件器物或民窑产品。
  2. 纹饰与构图
    • 层次丰富:纹饰常分为3至9层,主次分明,常见主题纹饰(如人物故事、龙凤、鱼藻、缠枝花卉等)与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蕉叶、海水纹等)相结合。
    • 题材多样:人物故事题材(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元青花的特色,此外还有瑞兽、花卉、几何图案等。
    • 绘画风格:笔触洒脱豪放,线条流畅,具有写意与写实结合的特点。
  3. 器型与胎釉
    • 大器为特色:元青花多见大型器物,如大罐、梅瓶、玉壶春瓶、大盘、大碗等,器型浑厚饱满。
    • 胎体质地:胎体厚重,胎质较粗松(尤其底部),常见“火石红”现象(胎体含铁量高,烧制后露胎处呈红褐色)。
    • 釉面:釉色白中泛青(俗称“鸭蛋青”),釉层较厚,玻璃质感强。
  4. 工艺细节
    • 器物底部多不施釉,可见旋坯痕或跳刀痕。
    • 大件器物采用分段接胎工艺,接痕明显。

元青花的历史地位

  • 承前启后:元青花继承了唐宋陶瓷的工艺基础,融合了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如器型受西亚金属器影响)和汉文化元素,开创了青花瓷的新时代。
  • 贸易与交流:元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青花瓷大量外销至中东、东南亚等地,现存元青花精品多收藏于伊朗、土耳其的博物馆。
  • 明清青花的奠基:元青花的钴料使用、绘画技法等为明清青花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著名元青花与市场价值

元青花存世稀少,全球公认的完整器仅约300余件,且多为博物馆收藏。私人收藏的元青花屡创拍卖天价:

  •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约2.3亿元人民币)。
  •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南京博物院藏,列为国宝级文物)。

鉴定要点

  1. 胎釉:真品胎体粗松,釉面莹润;仿品胎质过细或釉面过于匀净。
  2. 钴料发色:苏麻离青的晕散与铁锈斑难以仿制。
  3. 纹饰笔法:元代画风自由洒脱,仿品线条常显呆板。
  4. 时代痕迹:真品底部火石红自然,仿品多为人工涂抹。

元青花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更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使其成为收藏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