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医生,我爷爷身体怎么样了?”
同辉医院特护病房,值夜班的医生看了我一眼。
“他没事,你快说吧。”
“白小姐,情况不太好啊,我们请了北京的专家过来,就算在放疗做靶向,白老他的癌细胞已经转移了。”
白睫琼咬着下嘴唇问:“赵医生,你上次说过的,还有一年时间。”
“哎,我们真的尽了力,照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恐怕也就一到三个月了。不过白老精神头还可以,还能说话。”
医生走后白睫琼转过身去,背对着我擦了擦眼睛。
“节哀吧。”我说道。
看她脸色变了,我意识到到自己说错话了。
“对不起,对不起,白老板你现在先不用节哀。”
她眼眶微红,瞪了我一眼,推开了特护病房门。
屋里有两个人,一名头发花白,带着眼镜的老人正靠着枕头在看书,我看他鼻子里带着吸氧管。
还有一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坐在一旁守着。
“爸,奶奶让你回去休息,今晚我守着爷爷,你也守了好几天了。”
中年人起身说道:“那行,闺女你注意休息,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
“爸,那我回去了。”
戴眼镜的老人专心致志的翻着书页,头也没抬的挥了挥手。
中年人走后,白睫琼突然抢过来了老人手上的书。
“爷爷!不准在看书了!赵医生让你多休息!看书伤眼睛。”
老人身形消瘦,穿着病号服笑道:“小睫啊,过两个月我就躺小盒里了,就让我在看会儿吧,哎小睫,你说这书里的星那个期五,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这时我才注意到,原来他看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说的是书里一个野人。
“小伙子…..你是….”
“爷爷,他就是那个姓田的交代过的人,叫项云峰。”
“老人家好,”我先礼貌的打了个招呼,随后问了心中疑惑。
老人说他知道我干了什么,是他让她孙女不要举报我的。
“小伙子,你想不想知道那个盗墓的(田三久)想找的是什么啊?”
我说想,想知道。
我很好奇,毕竟田三久主动放弃了彬塔下的文物。
“小睫,你先出去吧,我和这小伙子聊一聊。”
“爷爷你的身体….”
“没事,赵医生不是说了我还能活一两个月吗。”
白睫琼担忧的看了一眼,出去了。
“小伙子,你坐这儿。”老人拍了拍床边。
看他比了个手势,我立即懂了,忙掏出烟放他嘴里,又给他点上。
我说:“白老,你慢点抽,不够还有。”
“咳!咳!”
老人咳嗽了几声,说:“你不要误会,我不是你们行里人,我和姓田的只是合作关系,我想帮他找到那件东西,就是想死前在看上一眼。”
“白老,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老人单手夹着烟,眼神沧桑的看着病房天花板,仿佛陷入了回忆,我也不敢打扰。
过了许久,他才缓慢开口说了三个字。
“铸铁佛。”
“铸铁佛?那是什么?”
我开始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因为我不是陕北人,我是东北人,没听说过。
老人像是憋坏了,他抽完了一根烟,我马上又给上一根,好让他接上。
抽着烟,他讲了铸铁佛的事,这是真事啊。
国内有好几个寺庙叫铁佛寺,铁佛寺村也有好几个,就跟全国各地的雷峰塔一样。
但要说最正宗的铁佛寺,只有一个。
汉中略阳县城,北50里地外,白水镇,铁佛寺村。
在这个村子北边,有一尊座红砖砌的塔,这个塔可以说是整个陕北,川北,陇南,陕南地带,年代最早的佛塔,甚至可以说是全国最早的佛塔。
注意一个词,我说的是“佛塔”。
佛塔和古塔不一样,古塔是历朝历代都有,大部分都是皇室宗亲达官贵人,为了某人某事修的。
但佛塔不一样,只有弟子信徒们埋葬和尚,专门为某个高僧大德修的塔,才能称为佛塔。
铁佛寺红砖塔的主人,是在明正德十三年圆寂的一位高僧大德。
此人是中原禅宗六祖佛支脉,临济宗月天大和尚。(月天师傅。)
月天大和尚圆寂后,铁佛寺内他座下的十名弟子,为他修了一尊七层红砖塔供养肉身,同时在寺庙内铸了四十一座铸铁佛,(书上说可能是四十尊,不对,应该就是四十一尊),多的这一尊,是月天和尚的本身像,相传铁匠是照着月天打坐的模样造的。
这些佛像都是纯铁的,最大的一个有近三米高,十几吨重,小的也有一米多的,最小的半米多。
我们行里人常说,宣德炉宣德炉,当初具体做了多少炉子,说法数量不一,就没几个人见过真正的本朝宣德炉。
相比宣德炉,当初铁佛寺内的这四十余尊铸铁佛,更加稀少珍贵,明代之后到了清朝,几乎就没人在见过了,都丢失了。
这些铸铁佛,连一张画册照片都没有留下,很神秘。
田三久要找的就是这种铸铁佛,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月天大和尚本身像那尊。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了,这汉中离着咸阳有几百里地,就算有这种铸铁佛,又怎么跑到咸阳来了?
真实情况是和当时咸阳的几个人有关系。
如果有在略阳县长大的朋友,可能听自己的父辈们说过,你们村里那个塔最早是七层阁楼式,现在只有五层了。
原来砖塔的最上层,是一个上圆下方的铁制塔刹,直径一米多,最少也有几百斤重。
这个塔尖,在1960年左右被盗了,事后根据当地村民回忆说,具体应该是在1958年5月份左右丢的。
当时有一伙人偷了这个塔刹,还在原寺庙遗址的东侧挖到了一尊高约一米三的大铁佛。
这伙人用马车拉着塔刹和铁佛,把两样东西以三十块的价格,卖给了当地的废品收购站。
这年刚好是58年,几个月之后,到58年的8月17号,国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炼刚。
那时候不光钢厂炼钢,什么地方都炼钢,有任务指标的。
当时的咸阳西北国棉二厂,从汉中一带买了一批废铁,其中就有5月份被盗的塔刹和一尊铸铁佛。
时年,白睫琼爷爷白庭礼在咸阳国棉二厂任职,他当时任职的部门叫科普委员会小组,同是组员的还有另外一男一女,那男的姓唐,叫唐信,女的叫王小琴。
当年王小琴在废铁堆里,一眼便认出来了塔刹和铁佛,因为她是一名佛信徒,她知道这两样东西的重要性。
白睫琼爷爷当时刚满20岁,他喜欢王小琴,但不敢说,就是暗恋。不巧的是王小琴喜欢的男人是组里的唐信。
三人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保下来铸铁佛和塔刹,并且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他们把铁佛和塔刹先藏在了棉花厂房里,因为有科普组的身份,白睫琼爷爷开来了一辆拉棉花的卡车,他们用白棉花将铁佛和铁刹包了起来,准备秘密的送出国棉二厂。
他们本以为事情做的天衣无缝,不料此事被棉花厂一名女工发现了,并且报告给了副厂长。
…..
故事讲到这里,白睫琼爷爷突然不讲了。
我听的正入神,急着追问道:“白老,后来怎么样了?那个汉中来的铁佛和塔刹去哪了?”
“白老?”
“白老?”
老人手里的烟还有半根没烧完,我扭头看向桌上的心电仪器。
我看到心电器屏幕上的波浪线,起伏越来越小。
突然就变成了一条直线。
“滴……”
注释:
禅宗的六祖是惠能大师(638—713年),他是中国禅宗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惠能的生平与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并成为禅宗“顿悟”法门的核心代表。
禅宗祖师谱系
禅宗以“一花五叶”的祖师传承为核心,六祖惠能是禅宗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
- 初祖:菩提达摩(印度来华传法)
- 二祖:慧可(487—593年)
- 三祖:僧璨(?—606年)
- 四祖:道信(580—651年)
- 五祖:弘忍(601—675年)
- 六祖:惠能(638—713年)
六祖惠能的核心事迹
- 得法经历
惠能出身岭南贫寒之家,以樵夫为生,因听人诵《金刚经》开悟,北上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弘忍为选衣钵传人,命弟子作偈。- 神秀(北宗领袖)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惠能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回应,直指心性本净,五祖遂密传衣钵于他。
- 南遁传法
为避免争端,惠能携衣钵南归,隐居多年后于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开坛说法,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法。 - 《六祖坛经》
惠能虽不识字,但其弟子法海记录其言行,整理为《六祖坛经》。这是唯一被尊为“经”的中国佛教著作,系统阐述了顿悟思想,强调“自性本自清净”“烦恼即菩提”。
思想贡献与影响
- 顿悟成佛
惠能主张修行无须拘泥形式(如坐禅、读经),强调“一念悟时,众生是佛”,破除对文字与仪式的执着。 - 南北宗分化
- 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修渐悟”,受皇室支持,盛行于北方。
-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顿悟”,更契合中国文化中简易直接的思维,最终成为禅宗主流。
- 禅宗中国化
惠能简化佛教理论,融入儒家、道家思想(如“平常心是道”),使禅宗彻底本土化,影响了宋明理学、文人艺术乃至日本禅宗。
后世地位
- 惠能圆寂后,真身不腐,现存于广东南华寺,被视为“肉身菩萨”。
- 南宗禅后衍生出“五家七宗”(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等),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 惠能的“顿悟”思想超越宗教范畴,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