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荒山遇老僧

38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上南山现在有好几条路可以上去,比如,现在可以直接从开元广场建的大台阶上去。

那时候还没有开元广场,要想上南山只有一条路,而且车只能开到山脚下。

就那条小路,还是山上种苹果的果农自己修的,可想当时南山那里有多偏僻。

我们走的夜路,司机胡利群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山脚下。

路上我看到了一辆出租车往回返,和我们车擦肩而过,车牌号尾数是27。

到山脚下停稳了车,司机说:“你有手电没兄弟?这黑咕隆咚的你怎么看路?”

我说我还真没有,出门没带。

“那你用我这个。”

他从脚下包里掏出一把手电筒。

“那谢谢胡哥了,我怎么还你?要不我给一百块钱吧,当我买的。”

“哎,什么买不买的,你还回去不回去了?这里清净,连开了两个夜班有点困,我在山脚下眯一会儿,等等你。”

我说好,我等下还回去。

就这样打了招呼,我关上车门拿着手电开始上山。

冬天晚上不光冷,山上水气也大。

这条山间小路荒草横生,走到半山腰隐隐起了雾气,我打着手电站在半山腰回头看了看,感觉这里和夜幕下的咸阳市就是两个世界。

“把头,你睡下了没?”

“云峰啊,我刚躺下,近来事太多了,我睡也睡不安稳,你那边怎么样了?”

我看了眼山顶说:“把头,真就像你猜的,白睫琼奶奶可能有问题,我准备跟她两天看看情况。”

“嗯,你机灵点,我之前漏了一件事,田三久可能会发现,如果他发现了,或许下一步会走在我们前面,现在就是在比赛,我们要快。”

“你说的什么事把头?”

“哎….”

把头叹了声,道:“王兴贵不怕死,他是死也不会开口,但我忽视了他一个弱点,根据消息,田三久可能在找王小琴埋在哪。”

“以田三久的行事手段,如果找到了,他把王小琴头骨挖出来当碗用……你说,王兴贵会不会开口?”

听了这话头皮发麻,我知道田三久真敢这么干。

“把头,把头?”

正说着话,我手机突然黑屏关机了,在次开机,显示只有一点点电了。

收好手机,我打着手电继续向山上走,路过苹果地的时候,我看到地里扎了几个草人,稻草人头上套着白塑料袋,被夜风一吹,呼呼响。

爬山很累,我体力没鱼哥好,当下感叹,这老太太体力太好了,这么大年纪半夜还来爬山,不知道是不是她惦着脚尖,从山脚下飞上来的。

上了山,我看到北边儿不远处有座小庙,庙里可能没电,两扇破门关着,又黑又安静。

走到庙门前,我刚准备伸手敲门,转念一想,收回了手。

我绕着小庙转了一圈,选了个地方,扒墙头翻了进去。

庙里有两间屋,一间稍大,一间稍小,大的那间有光亮,估计是屋里点了蜡烛。

我放轻脚步靠过去,偷偷向屋里看。

屋里有两个人。

韦陀菩萨像前点了两根蜡烛,老太太跪在蒲团上,她身旁还站着一位岁数很大的老和尚,这老和尚闭着眼,个子很矮,穿着蓝布棉袄,头上带着一顶布帽子。

老和尚闭着眼,声音苍老的说:“慧兰,这是年前最后一炷香了吧。”

“尘归尘,土归土,我佛慈悲,不忍看众生受苦,佛门已为你打开。”

老太太跪坐在蒲团上,她双手合十,抬头注视着火苗映照中的泥塑韦陀。

过了几分钟,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师傅,你说的没错,我看见我佛的大门了。”

“这么多年,每当夜深人静,我心里一直在内疚,在自责,我四十岁开始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如今我已经七十一了,三十一年,我今天放下了。”

老头虽然还闭着眼,但他眼角好似露出一丝笑容。

“阿弥陀佛….”

“慧兰,你和白施主今生缘分已尽,你们虽心同陌路,但也算白头到老。只差一场机缘,机缘到了,下辈子还能相识。”

听到这话,老太太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老和尚用蜡烛火苗点着三炷香,抬手插在了韦陀像前的香炉里。

看他上完香转头要出来,我忙快步躲到墙角。

“吱呀一声….”

老和尚推门出来又关上了门,把老太太一个人留在了屋里。

我怕被发现不敢向外看。

就这时,我忽然听到一道声音说:

“施主,别躲藏着了。”

“施主?叫谁?”

“不会在叫我吧?”

我还没反应过来,老和尚突然走到了我跟前,吓了一跳。

“施主,天气寒冷,不妨跟我进屋烤烤火。”

既然被看到了,我也不在藏着。

我施了一礼,说:“额,大师傅啊,我来找张阿婆,”说完我指了指小屋。

老和尚笑着摇摇头说:“不要去打扰她,你心中有何疑问,我来帮你解答。”

我看了眼大门紧闭的小屋,跟老和尚去了另一间屋。

没什么家具,摆设十分简单,只有一个水缸,土坑,一张桌子几把椅子。

屋里烧着火,比外头光线亮一些,我这才完全看清老和尚长相。

除了个头矮,闭着眼满脸皱纹外,我还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老和尚耳垂下有两个小眼。

我忍不住问:“那个…..冒昧问一下师傅,你是男是女啊?”

意识到自己这话可能有些难听,我忙加了句,“您别多想,我就是随口问问,您可以不回答。”

“呵呵….无妨。”

老和尚笑着回答我道:“男又何,女友何?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就好比屋里那韦陀菩萨,它降妖除魔时是男相,救苦救难时是女相,不用分的。”

“施主别谈慧兰了,谈谈你吧。”

“谈我?我有什么好谈的?你好像不认识我吧?”我没听明白这话。

老和尚点头继续说“我不认识你,但我能看出来,你身负业障,背负罪孽,我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主,你若是留在我这韦陀庙,可躲过此生之劫。”

“啊?”

这次听懂了,我忙摆手说算了算了。

好家伙,你这老和尚是让我项云峰出家当小和尚啊。

那哪行,人活一世该当潇洒,我还没结婚,卡里那么多钱还没花,算了算了,快拉倒吧你。

听了我话,老和尚笑着摇头,像是早预料到我会这么说。

烤了一会儿火,他突然说:“时辰到了,我们去看看慧兰。”

跟着他出去,到了房门前,老和尚在屋外停了两分钟,慢慢用双手推开木门。

之前屋里点的蜡烛不知道什么时候灭了,黑咕隆咚看不见,能闻到屋里弥漫的烧香味。

我伸手说:“太黑了师傅,有没有灯,没灯就点蜡烛吧。”

黑暗中亮起一簇火苗,老和尚随手划着一根火柴。

他用火柴点着蜡烛,屋里逐渐明亮。

“我!”

刚点着蜡烛那一刻,等看到屋里情景,我顿时吓得连连后退,脸刷的白了!

房梁了吊了一根粗绳子,打了结,老太太脖子套圈里,双手耷拉,头偏向一边儿,脸色又白又紫!上吊了……

“救……快救人!”

我反应过来,跑过去就想把人救下来。

老和尚阻止我,他说:“不用了施主,已经晚了。”

我呆呆抬头看着吊死的老太太。

上吊的人不会吐舌头,也闭着眼,只是脸色发紫。

“施主。”

这时,老和尚伸手从衣服里掏出一张纸,纸叠成了小方块。

他伸手给我,说:“慧兰看开了,一切已经都结束了,她于此物再无瓜葛,便交给你了。”

我接过来纸条打开一看,上面这样写了这样的两行小字。

“铁佛在。”

“南厂区,老纺布间,地下一层,6号仓库,棉花堆中。”

 

注释:

 

韦陀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护法神,其形象和职责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

1. 起源与经典出处

  • 起源:韦陀菩萨源自印度教神话中的战神室建陀(Skanda),后融入佛教成为护法神。汉传佛教中,其形象与职责逐渐本土化。
  • 经典依据:韦陀菩萨并未直接出现在早期佛经(如《法华经》《华严经》)中,其信仰更多源于中国佛教的传说与仪轨文献,如《悲华经》中提及的“韦陀天”。

2. 职责与象征意义

  • 护法职责:保护佛法、寺院及修行者,驱除邪魔,维护正法久住。其形象常立于天王殿弥勒佛身后,面向大雄宝殿,象征时刻守护佛陀与僧众。
  • 金刚杵的象征
    • 杵扛肩上:寺院可招待云游僧三日食宿。
    • 杵平端手中:仅提供一日食宿。
    • 杵触地:不接待外来僧侣。这一传统多见于汉传佛教寺院。

3. 形象特征

  • 武将造型:青年武将形象,身披金甲,头戴凤翅盔,面容威严。
  • 手持法器:金刚杵(降魔杵)为其标志,象征护法神力;亦有持剑或合十姿态的造像。

4. 不同佛教流派的差异

  • 汉传佛教:韦陀菩萨为重要护法,常见于寺院天王殿。
  • 藏传佛教:护法体系复杂,韦陀形象不突出,多以玛哈嘎拉等护法为主。
  • 南传佛教:无韦陀信仰,护法职责由其他天神承担。

5. 传说故事

  • 护佛舍利:传说佛陀涅槃后,罗刹盗取佛牙舍利,韦陀奋力追回,故被尊为护法。
  • 与观音关联:民间传说中,韦陀曾为观音菩萨弟子,助其救度众生。

6. 修行与咒语

  • 韦陀咒:汉传佛教中有“韦陀菩萨护法神咒”,用于祈求护佑,如“唵 威打 天打 妈哈 天打 斯娃哈”。
  • 仪轨:部分禅宗寺院在早晚课诵中会念诵韦陀名号,祈求护法。

7. 纪念日与民俗

  • 圣诞日:农历六月初三,部分寺院举行祝圣法会。
  • 民间影响:被视为武神,习武之人常供奉以求庇佑;亦有祈求旅途平安的习俗。

8. 与其他护法神的区别

  • 伽蓝菩萨(关羽):守护寺院领地,象征忠诚;韦陀则侧重护持佛法与修行者。
  • 四大天王:分掌风调雨顺,护持四方世界,韦陀职责更专一于佛法内护。

9. 艺术表现

  • 坐骑:汉传造像中多站立,无坐骑;藏传偶见骑狮形象。
  • 色彩:金甲象征光明与威严,红色披帛表勇猛。

总结

韦陀菩萨作为佛教护法的核心象征,体现了对正法的坚守与对修行者的庇护。其形象融合了印度与中国文化元素,成为汉传佛教独特的信仰符号。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