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龙虎山应该都知道,可闾山了解的人不多。
这是个很牛逼的道教门派,一直活跃在沿海一带,“观落阴”,“打小人”,“请钟馗”等等,细究源头,都算闾山法脉的分支。
明清时期,闾山道士拜许逊真人为祖师,他们的法术非常霸道,几乎全都带有攻击性,在驱鬼,压邪,镇魂时讲究下死手,能直接动手的不跟鬼哔哔,必须得打个魂飞魄散。
同时,不像中原道门,闾山也收女性弟子,派内女道士们大都归为“三奶派”帐下,拜临水夫人神像,道县鬼崽庙的供的道士泥像,如果按照小唐奶奶的说法看…..
那就是闾山派系,临水夫人门下,修行黑头法脉的清代晚期女真人,“陈妹晴”。
….
红薯窖内点上了蜡烛,小唐奶奶脸上的皱纹堆到了一块,她声音沙哑的说:“怎么?小伙子?不敢了?害怕了?”
“我怕什么?”
“我就是不想试而已,听都没听过,我为什么要试?”
鱼哥凑近小声说:“我听说过这种观落阴,好像是能帮活人见到死去的亲朋好友,很邪门,我信我的佛祖,所以我是不信的。”
“那要不鱼哥你试一下?我给你看着。”我说。
“小伙子,话不要说这么满。”
小唐奶奶抖开写满小字的红布,她将红布挡在眼前,又慢慢往下放,露出一张皱纹满布的老脸。
倒有点像新娘子出嫁揭红盖头。
“你们难道,就不想见故去之人一眼?”
我摇头:“不想,一点都不想。”
鱼哥想了想,突然开口道:“那好,我来试一下你这东西灵不灵。”
“鱼哥!你….”
“不碍事云峰,我心里有数,虽然不相信,呵呵,要真有那么神,我倒是有几个想见的人。”
“你见谁?你师傅?”
鱼哥摇头:“我想先见见小倩,再见一下师傅。”
小唐奶奶让鱼哥双脚并拢,坐在弹簧床上,将红布对折了两次,经文朝外,鱼哥眼被蒙住了。
我看鱼哥手指弯曲用了力,便知道他还保持着戒备之心,一旦有什么情况,他会立即反击。
鱼哥说想在见女酒保一面,人对未知的东西总会有本能的恐惧,看他眼蒙红布,我心里有点发怵。
电视上纪录片中,有拍过观落阴的片段,但那些和小唐奶奶做的步骤都不一样,我说给你们听,想学的可以学一下,很可能是正宗的。
鱼哥双脚并拢坐直身子,小唐奶奶慢慢伸手按住了鱼哥太阳穴,鱼哥学武的,当然知道太阳穴是一个人的命门,他立即有了反应,一把抓住了小唐奶奶手腕。
“放松…..”
“是想让你试试,相信我,不会害你的。”
鱼哥慢慢松手。
大拇指按住鱼哥太阳穴,按了一两分钟,又用食指轻轻敲击鱼哥后脑勺往上一点的地方,人的头骨这里有一处凹陷,好像是什么穴位。
我在一旁看着,小声问鱼哥有什么感觉。
鱼哥说:“声音很大,像是有个人在脑海里敲鼓,砰砰的。”
“不要在说话,静下心,仔细听你脑海里的鼓声。”
“慢慢躺下。”
鱼哥躺在弹簧床上,小唐奶奶伸手挡在他眼前的红布上,几乎是趴在鱼哥耳边,用很小的声音开始说话,我根本听不清说的什么。
鱼哥就安静的听着。
一直说了能有五六分钟,小唐奶奶把香炉拿过来,放在了弹簧床一侧。
香烟袅袅。
小唐奶奶小声开口:“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鱼哥开始没动静,像是闻着香睡着了,我刚打算去动他,小唐奶奶挡住我说:“守候元辰宫的瞎眼驴已经到了,来接他了,不要出声。”
“瞎眼驴?驴?哪有驴?”
我忙扭头看。
红薯窖就这么大,除了我们三个和一张桌子一张床,什么都没有。
小唐奶奶说:“堵住双耳敲后脑勺,可以在脑海内形成鼓声,天魂藏于脑中,听到鼓声后会短暂的出来。”
“陈真人留下的观阴布会引导瞎眼驴前来,在半柱香的时间内在把他送回来。”
“鱼哥?”
“鱼哥你走了吗?见到女酒保了吗?”我看他躺着很安详。
我话音刚落。
鱼哥突然从弹簧床上坐起来,他一把撤掉蒙眼的老红布,看着小唐奶奶说:“老太婆,你玩呢?”
“什么都没看到,我的小倩呢?”
“怎…..怎么会…..”
小唐奶奶表情不像是装的,她一脸诧异道:“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啊,我帮好几个人做过,都有效果的,他们都说看到了。”
鱼哥揉了揉脸,大声道:“屁用没有,可能我的灵魂在佛祖那里吧,这个对我没用。”
“白费了,刚才有一瞬间,我以为真能在见小倩一面。”
“不可能啊,难道以前那些说有效果的,都是骗我的?”
“我说了不存在这种东西,你有没有对自己试过。”鱼哥问。
小唐奶奶摇头:“观落阴不能对自己用,我还是不相信,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对!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你来!小伙子你来试试!”老太太说着话就要来拉我。
我后退一步:“我说过,我可不试!”
“你在信我一次,在告诉你个秘密,关于崽崽庙的。”
“哦?你先说,什么秘密。”
小唐奶奶犹豫片刻,说:
“洞,可能有个洞,在崽崽庙的庙基下可能有个洞。”
“可能有个洞?多深的?”我和鱼哥对视一眼,皱眉问。
“不知道,只是可能,我从来没去看过,是村里上一任牙婆发现的,又告诉了我,那天下大雨,她无意中踩踏了。”
想了想,我一咬牙,说试试就试试,反正鱼哥在旁边看着,有他保护我怕什么。
观落阴,还和之前一样的流程,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己来,有些事更能感同身受。
比如,她用手指轻敲我后脑勺,明明声音很小,我却能在脑海中听到砰砰的敲鼓声。
还有,刚才没听清的窃窃私语这次听清了,是一些叮嘱的话。
注释:
“观落阴”是中国台湾及闽南地区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传统仪式,属于道教或民俗宗教的范畴,其字面意思为“观察(或进入)阴间”,目的是让生者通过特定仪式与已故亲友沟通。
1. 仪式背景与目的
- 文化根源:融合了道教、佛教和民间巫术元素,认为人死后灵魂会进入阴间,而生者可通过仪式短暂“游历”阴间。
- 主要目的:帮助生者了却对亡者的牵挂,如询问未了之事、化解遗憾,或确认亡者在阴间的状况。
2. 仪式流程
- 主持者:通常由精通符咒、法术的道士或灵媒主持。
- 参与者:需蒙眼、焚香,在特定咒语、符箓和法器(如铜锣、令旗)的引导下进入恍惚状态。
- 关键环节:
- 引魂:道士诵念经文,引导参与者“元神出窍”进入阴间。
- 寻亲:参与者描述所见景象(如桥梁、房屋、亡者样貌),道士协助“破解”阴间障碍。
- 返程:仪式结束前需“收回元神”,避免魂魄滞留阴间。
3. 心理学与科学解释
- 催眠状态:学者认为参与者可能进入类似催眠的意识状态,通过心理暗示产生幻觉。
- 潜意识投射:对亡者的思念或愧疚可能转化为视觉、听觉上的体验。
- 文化心理慰藉:仪式为丧亲者提供情感宣泄的出口,缓解哀伤。
4. 争议与风险
- 伦理争议:部分批评者认为可能利用生者的情感牟利,或编造虚假信息。
- 心理风险:心理脆弱者可能因强烈体验产生长期焦虑或精神困扰。
- 信仰冲突:不同宗教对“沟通亡魂”持不同态度,如基督教视为禁忌。
5. 相关文化对比
- 国际类似习俗:类似墨西哥的“亡灵节”、海地的“伏都教仪式”,均体现生者与亡者联结的愿望。
- 文学作品:台湾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曾提及观落阴情节,反映其在民俗中的地位。
6. 参与建议
- 理性看待:尊重文化差异,但需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迷信。
- 心理准备:参与者应评估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支持。
- 选择正规渠道:若出于文化兴趣,建议通过学术研究或纪录片(如《穿梭阴阳界》)了解,而非亲身尝试。
观落阴作为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折射出人类对生死议题的永恒追问。它既是传统文化遗产,也需在现代科学视角下审慎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