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啊兄弟,跟我进去啊?”
我停在门口,往左看了看,皱眉说:“你确定没问题?”
他一愣,哈哈笑道:“哈哈!没问题!你就放心吧”
我背着包跟着他推门进去了。
纵横文化城三层楼,商铺几乎已经入驻满了,每个店铺大概20平米左右,我大致扫了眼。
老板在店里坐着喝茶,桌子上摆着唐三彩,明三彩,汉代魂瓶,北魏石刻,高年份带彩绘的文官俑,仕女俑,还有镇墓兽等等。
很多东西身上还带着红土,怕说是昨晚上挖出来的都有人信。
我看的暗自心惊。
这他妈的也太明目张胆了,这些都是一眼货的陪葬品!我不敢这么摆出来,我刚才摆摊卖的,只是一些传世品。
几乎每家都这样!
甚至,我看见一具南北朝时期的雕龙大石棺,摆在一家店门口,老板用来养了金鱼。
天知道这三层楼里藏了多少好东西。
领路的光头笑道:“兄弟,想在我们这儿开店,手上没百八十件唐三彩,那都不好意思说进来,昨天,刚有家卖了尊3吨重的石雕镇墓兽,叫吊车来吊出去的。”
“那这些东西都卖哪去了?”我问。
他笑着说:“国外国内都卖,只要出的起钱,上午打钱,下午发跨省专车,给你单独送到家里去。”
“汉代金缕玉衣知道?”
我说知道。
他指了指楼上:“三楼有一件,一楼北边儿那家也有半件,我听老大说博物馆的都派人来谈过,价钱没谈拢,人不卖而已。”
我有注意到他说的一个词儿。
“卖到国外….”
这就涉及到xx走私了,逮住要被枪毙的。
上到三楼,敲了敲门。
“老大,人来了。”
宋老大正笑着和一个脸颊消瘦的中年男人喝茶聊天,闻言让我们进来。
“哈哈,神眼峰!你怎么有闲心跑我这里摆摊来了?来坐下喝杯茶。”宋老大冲我招手。
我坐下后,宋老大笑着介绍说:“老詹,大家既然碰到了我就介绍下吧,这年轻人,就是北派银狐徒弟,大名鼎鼎的神眼峰小王。”
“不是小王,我姓项。”
“哦,”宋老大马上改口:“是神眼峰小项。”
瘦男人微笑着对我点头致意,开口说了声久仰。
“叫我来是….?”
“这样,眼看着到饭点儿了,不如咱们边吃边聊。”
宋老大一拍手:“今天我们三个人吃饭,叫黄姑娘准备,简单做点就行,做好了送过来。”
很快,也就十多分钟,一道道摆盘精致的菜品被人推门送了进来。一共5道菜。
鲜炖阿拉斯加海蟹煲乌骨鸡。
黄油牡丹虾柚子刺身拼盘。
私房二十年花雕酒酿红鲷鱼。
黑金片松露陈年萝卜配雪花牛肉。
黑蒜塔香蘑菇配意式海鲜浓汤。
我是个土包子,没吃过这么贵的东西,看摆盘,像是聘请的专门的国外厨师做的。
难道上流人士天天这么吃?太奢侈了。
“味道怎么样?”
“嗯……挺好的。”
宋老大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着说:“之前我们双方多有误会,不过好在误会解开了,咱们男的嘛,出来混都是为了赚钱,王把头在北派中名望很高,小兄弟,所以我说,能不能让王把头牵个头?咱们双方合作一下。”
“怎么合作?”我问。
宋老大眼神中露出一丝寒光,直接指着瘦男人开口说:“老詹这帮人有海上关系,以后你们北派如果出了什么大鱼,可以直接对接给我,我们合作卖到国外去,一起做大做强,赚他们的刀乐儿。”
我听明白了。
这姓宋的好大的野心….他不满足于洛阳,想像当年的卢芹斋一样,做国际市场。
他是想让整个北派,当他的背后供货商!做出口生意,挣刀乐儿。
但,我知道把头一向有个原则,我们出的东西,只卖给国人,不卖外国人,这是北派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
矛盾的是,北派里也有一些年轻人,愿意把东西卖给国外人,他们不认这条规矩。
其中为代表的就是田三久。他什么都不怕,只要挣钱就敢干,卖给泡菜妹奶奶东西就是这样。所以说,老人和年轻人,意见很难统一。
“你觉得怎么样小兄弟?”
“这个……我觉得你跟我说没用,我做不了主。”
宋老大单手指着我,笑道:“你不用管那些老人,你只要负责牵头,帮我联系你们北派里那些胆子大的年轻人,我们自己组一个圈子,怎么样?”
他又说:“亲自动手盗墓是下等活,像李老鸭那样,个人做的再好又有什么用?最后老了还不是进了监狱?所以说,不管野路子,还是北派正规军,我们要抱团,抱在一起,就能天下无敌。”
“你不用着急做决定,留我个电话,回去好好想想,如果想通了就给我打电话。”
从文化城出来已是下午,我快步赶回到旅馆。
我把宋老大的事儿说了,把头听后是这么说的。
“云峰,如果北派和野路子抱了团,我们整个北派,在十到二十年内就会消失。”
“这么严重?为什么把头?”
“因为他们鱼龙混杂,滥竽充数,不讲情义,不够专业,应该离这些人远远的。”
“云峰,我问你,你现在盗墓有愧疚感吗?”
“愧疚感?”
我想了想摇头:“没把头,我可能只有激动感和兴奋感。”
把头一笑,拍了拍我肩膀:“那就好,你记住,干咱们这个的,如果哪天有了愧疚感,那就离进去不远了。”
我当时十分难以理解,把头这句话的意思,后几年,随着年龄渐长,我理解了。
…..
豆芽仔他们傍晚回来了,进门便大喊:“好消息!好消息!”
“把头!我们去了那个十方道观,还是鱼哥有办法,他跟人打听出来了!三十五年前,确实有个姓李的道长住那里,后来遇到破四jiu,李道长搬到了东东羊道沟村的山上!”
“听说他病死在了山上,那把剑是不是埋在他生前住的地方了?”
我说不对啊,既然你都知道,王元杰应该也知道,他为什说找不到?
豆芽仔一愣,挠头说:“那小子又不是专业盗墓的,他找不到很正常啊,他找不到,那不代表我们找不到啊!”
把头看了眼桌上的日历说:“今天周五,我们礼拜一走,明后两天可以去芽仔说的地方看一看,找不到就算了,不用强求。”
“礼拜一走?去哪把头?”
把头伸手从怀中摸出一小卷氧化严重的老羊皮图。
他说:“一年多了,这个地方一直吸引着我,我梦到过那些神秘的石头高塔,它们一定和西夏灭亡的党项人有关,大概在四川木雅地区。”
“我叫那个地方,天府炮楼。”
注释:
汉代金缕玉衣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顶级礼器,是汉代帝王及高级贵族死后穿戴的殓服,象征身份地位与“永生不朽”的信仰。其工艺之精、耗材之奢,体现了汉代玉器工艺的巅峰水平。以下从形制、工艺、文化内涵及考古发现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形制与等级制度
-
玉衣形制
由数千片形状规整的玉片(常见长方形、梯形、三角形)通过金属丝缀连而成,覆盖全身,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套五部分。玉片多选用和田青玉或白玉,打磨光滑,边缘钻孔。 -
等级划分
按缀连材料区分等级:-
金缕玉衣:帝王专用(如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衣用金丝约1100克)。
-
银缕玉衣:诸侯王、列侯使用。
-
铜缕玉衣:高级贵族或受赏功臣。
-
丝缕玉衣:偶见特殊案例(如南越王赵眜玉衣为丝缕缀连)。
-
二、制作工艺与技术难点
-
玉料加工
-
每件玉衣需消耗2000-4000片玉片,玉料开采后需经切割、钻孔(孔径仅1毫米)、抛光等工序,耗时数年。
-
玉片厚度约0.3-0.5厘米,边缘倒角处理以防割伤织物。
-
-
金属缀连技术
-
金丝纯度达90%以上,采用拔丝工艺制成细丝(直径0.5毫米以下),以交叉或网状方式编缀。
-
部分玉衣在关节处采用活动结构(如膝盖玉片呈弧形),便于尸体穿戴。
-
三、文化内涵与信仰
-
“玉能防腐”观念
汉代人认为玉可保持尸身不朽,《后汉书》记载“玉匣(玉衣)者,腰以下以玉为札,长尺,广二寸半,为匣,下至足,缀以黄金缕”。 -
儒家礼制与道家升仙
-
玉衣制度符合儒家“事死如生”的丧葬观,金缕象征“金玉满堂”的财富地位。
-
玉衣九窍塞(眼盖、鼻塞等)与道家“精气不泄”的成仙思想相关。
-
四、重要考古发现
-
满城汉墓(河北)
1968年出土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刘胜玉衣用玉2498片、金丝1100克,是中国首件完整复原的汉代金缕玉衣(现藏河北博物院)。 -
狮子山楚王墓(徐州)
1995年发现楚王刘戊的金缕玉衣,玉片达4248片,玉质更佳,但盗墓者抽走金丝,玉片散落。 -
南越王墓(广州)
1983年出土丝缕玉衣,为唯一可见的丝缕案例,体现边疆政权对中原礼制的模仿与创新。
五、存世现状与研究价值
-
存世数量
全国已发现汉代玉衣40余套,完整金缕玉衣不足10套,均为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 -
工艺复原难题
-
现代实验表明,手工制作一件玉衣需一名玉匠耗费10年以上。
-
金丝编缀的力学结构至今难以完全复制(如徐州博物馆尝试用尼龙线复原楚王玉衣)。
-
-
历史争议
-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的玉衣“皆缕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但现存玉衣纹饰朴素,推测高级玉衣或有隐秘装饰。
-
六、保护与法律意义
-
禁止流通:根据中国《文物保护法》,汉代玉衣属国有文物,禁止买卖。
-
修复技术:采用微痕分析、3D建模等技术研究编缀方式(如南京博物院对盱眙大云山玉衣的数字化复原)。
总结
汉代金缕玉衣是集政治等级、工艺美学与生死观于一体的文化符号,其严苛的礼制规范与惊人的资源消耗(一件玉衣相当于百户中产家庭年收入),折射出汉代中央集权下的奢靡厚葬之风。尽管曹魏时期玉衣制度被废除,但其承载的“玉殓葬”传统深刻影响了东亚丧葬文化,至今仍是中华文明“玉文化”的巅峰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