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伏击——林神

3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哪个男的被骂了这句话,都不会无动于衷。

但是,我不会追上去骂她,那样会显的我素质低。

她就是个荡|妇,野女人,野人,没有受过一天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极其低下。

一个女的,是怎么脸不红心不跳,当着人面儿说出来“xxx”这三个字的?

我都替他感到害臊,丢人!

前两天我还跟她说两句话,从这一刻开始,我就不想再跟她讲话了。

因为我们文明人讲话野人是听不懂的,野人只会哦哦的叫。

十月末的这场雨下了一天,我们休息的精神抖擞,第二天一大早便继续出发。

从看到夯土墙开始,顺着这条路向深处走,一路上我不断发现地上有烧结成的古代青砖,还有铺地基的石条,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可能已经踏入了“某个城区遗址”的范围。

“把头!你们快看我找到了什么!”

豆芽仔手里提着个土迹斑斑的东西跑了过来,他一脸激动问,这是不是古董?

“你在哪儿捡到的这破玩意?”我问他。

这是个口小肚子大的双系陶罐,因为罐子底能看到一圈圈旋纹,所以这玩意年代大概在金元时期,是古董,但不值钱,制作太粗了。

豆芽仔马上说:“就在前头!不远!地上还有好几个呢!走!我带你过去看!”

到了一看,地上零零散散有六七个陶罐,这些双系罐大都埋在土里,只有一部分漏在地表上,周围长满了荒凉的杂草,由于昨天下了一天雨,导致很多罐子里都有积水。

我扣出来罐子,一看土质,顿时心头一跳。

这明显是有活土的迹像…要想确定,只要向深处打一铲子就清楚了。

“把头…..”我转头叫了一声。

“嗯,打两铲子看看,”把头说。

“得嘞。”

经过取土确定,这里就是一座古墓,埋的比较浅,我和鱼哥很快挖了个盗洞下去,发现这是一座没有棺材的土坑穴葬墓,是平民用的。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因为只有发现了古墓,才能证明几百年前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几百年后,房屋倒塌,物是人非,留下来的只有这一地荒凉。

“兄弟,干你们这行肯定不少挣吧?”彪哥突然问。

“什么?我们是考古的啊。”

“得了你,刚才看你挖土像穿山甲一样,干考古的可没你们这种速度。”

彪哥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说:“前头马上就到了和七月爬约定的碰面地点,到那儿你们先藏起来,等他一露头,我们前后包夹,打他个措手不及!”

“那他要是知道我们埋伏呢?”

彪哥斩钉截铁说:“不会,据我所知,七月爬住在离这附近不远的某个山洞里,他一直深居简出极少出来,前几个月我们来送过一次尸腊,就是在这附近和他碰的头。”

我问:“既然他不知道,那你们怎么联系他?告诉他东西已经带来了。”

“简单,白头鸟。”

“把鸟放飞,鸟会找到他,把他带过来。”

又向前走了十几分钟,来到一片空地上,就像他刚说的,彪哥打开笼子放飞了白头鸟,然后马上招呼我们这伙人找地方藏起来,伺机埋伏。

快速藏好后,我抬头看着天上的鸟越飞越远,心里没来由的,有种不安感。

老福抱着他的猎枪,藏在草窝里小声说:“几位,我干了一辈子向导,可从来没有乱杀过人,我只是帮你们带路的,这可和咱们说的不一样。”

“福叔我知道你意思,给你加钱行不?给你加五千块钱。”我小声说。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我这辈子没害过人。”

我想了想,改口说:“你看这样,你不用管,把猎枪借给我就行,事后也当什么都没看到,钱我照样给你加。”

他马上说这个没问题,然后直接把老式猎枪递给了我。

报信联络用的白头鸟飞走了,咋米王妹妹和六名夏尔巴族壮汉脸色冷漠,脸上杀气掩盖不住。

一直等啊等,眼看从中午等到了傍晚,天都擦黑了,七月爬还没露面。

我心里疑惑,难道是消息走漏了?还是七月爬此刻根本不在山里?

“嘘!别说话!”

鱼哥着急提醒:“来了…..”

“咕咕…..咕咕。”

山里死鸟乱叫,我躲在茂盛的草窝后头,悄悄向外打量。

只见,从远处走过来一个身形消瘦的年轻人,他一身黑衣,打着手电,手里提着个鸟笼子,笼子里关着白头鸟,看年纪,大概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

我和鱼哥顿时疑惑,这是谁?这好像不是七月爬?

年轻人晃了晃手电,朝前大声说:“张彪,你们这次怎么来的这么早,这才刚两个月,尸腊呢?”

我听到彪哥微笑着说:“我们想亲手交给七月爬国师,他怎么没过来。”

“废话,这次你们突然提前了两个月,国师怎么会知道?他现在不在山里,你交给我就行了。”

彪哥脸色微变,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你问题怎么这么多?我哪知道国师什么时候回来。”

他扭头看到了咋米王妹妹,突然笑道:“呦,这不是首领妹妹吗,你也来了,我一个人在这山里寂寞的很,你今天晚上留下来陪我,让我泄泄火。”

他这句话是用命令的语气说的。

“你看,我忘了,她听不懂汉语,张彪你帮我翻译,让她等会儿别走了。”

彪哥还没说话,只见咋米王妹妹伸手散开头发,用舌头舔了自己嘴唇一圈,伸出右手勾了勾手指。

这男人眼神一亮,迈步靠了过去。

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三米,两米,一米。

突然。

咋米王妹妹毫无预兆,瞬间出手!

锋利的羊角骶在她手中,直刺对方面门!

同一时间,彪哥口中大喊:“动手!”

六名身材魁梧的夏尔巴族勇士同时抽出腰刀,他们嘴里怪叫一声,瞬间提刀砍来!

千钧一发之迹。

这年轻人一个侧身躲过羊角骶的攻击,他飞快的后退两步,大笑道:“哈哈哈!国师说的没错!你们部落早就想反了!”

“久闻夏尔巴人勇猛异常!哈哈!今天我就把你们全杀了!”

“这女的,我林神玩定了!”

 

 

 

注释:

金元时期历史解析(公元1115-1368年)

一、历史背景与时间跨度

金元时期指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1234年)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1271-1368年)统治的时期,涵盖北宋灭亡至明朝建立前的动荡阶段。其核心时间线如下:

  • 金朝崛起(1115-123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先后灭辽(1125年)和北宋(1127年),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
  • 蒙古统一与扩张(1206-1279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其孙忽必烈灭南宋(1279年),建立元朝,定都北京。
  • 元朝衰亡(1271-1368年):元朝统治短暂,因政治腐败、民族压迫及红巾军起义(1351年)被推翻,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

二、重要事件与政权更迭

  1. 金朝的军事征服
    • 金国通过“灭辽之战”控制黄河流域,迫使南宋签订“绍兴和议”(1141年),确立宋金对峙格局。
    • 金朝后期因蒙古崛起(1234年亡于蒙古)和内部腐败衰落。
  2. 蒙古帝国的崛起
    •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其子孙通过三次西征(1219-1260年)建立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1年),推行汉化政策,但元朝统治因民族矛盾和政治斗争(如九位君王频繁更迭)逐渐削弱。
  3. 元末农民起义
    • 红巾军起义(1351年)席卷全国,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1363年)击败陈友谅,最终推翻元朝。

三、文化特点与艺术成就

  1. 文化多元性
    • 金源文化:融合女真族尚武精神与汉文化,表现为古朴、包容、进取(如金世宗完善科举制,吸收汉族士人)。
    • 元朝文化:受蒙古、汉、伊斯兰等多民族影响,形成“雅俗共赏”的特色(如元曲融合杂剧与散曲)。
  2. 艺术与科技发展
    • 文学:宋词达鼎盛(苏轼、辛弃疾),元曲成为文学主流(关汉卿《窦娥冤》)。
    • 艺术:书法追求个性(赵孟頫),绘画以山水画为盛(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科技:三大发明成熟(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郭守敬编《授时历》,沈括《梦溪笔谈》总结科技成果。

四、医学突破与代表人物

金元时期中医理论创新,形成四大流派:

  1. 刘完素(寒凉派)
    • 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热病(如伤寒),著《素问玄机原病式》。
  2. 张从正(攻下派)
    • 提出“攻邪论”,以汗、吐、下三法驱邪,强调“邪去正安”,著《儒门事亲》。
  3. 李杲(补土派)
    • 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首创内伤学说,善用补中益气汤,著《脾胃论》。
  4. 朱震亨(滋阴派)
    •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著《格致余论》,对后世温病学影响深远。

五、社会矛盾与民族融合

  1. 民族政策
    • 金朝初期打击汉文化(如焚毁孔庙),后期尊孔崇儒;元朝推行“四等人制”,加剧民族矛盾。
  2. 经济与贸易
    • 蒙古人开辟中亚欧贸易路线,马可·波罗来华促进东西方交流。
    • 元朝农业技术进步(如《农桑辑要》),但重赋政策(农民缴纳重赋)引发不满。

六、历史影响

金元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完全统治的阶段,其影响深远:

  • 政治:推动行省制确立,为明清地方治理奠定基础。
  • 文化:促进多民族融合,推动儒、佛、道三教合流。
  • 医学:中医理论突破,形成四大流派,影响后世医学发展。

金元时期虽充满动荡与冲突,但其文化创新、科技成就与民族融合,为中国历史书写了独特篇章。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