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使用的历史要远比木棺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文化晚期,那时候,人死后会用石头搭个长方形收纳空间,这就是石棺最早雏形,后来到了古蜀时代,石棺这种葬具就逐渐成熟了,再往后历朝历代都有使用。
为什么普通人见石棺见的少?还是因为少,在古代想要打造一具精美石棺,需要耗费一个普通家庭数年积蓄。
这种古代大型石棺,在国内买家圈子一直不温不火,但在国外简直可是香饽饽!只要有本事运出去!出一个老外抢一个!一个卖几十万刀乐,轻轻松松!
再说镇墓灵这东西,北派有个老规矩,在墓中见到了人形镇墓灵,一定要用衣服把它眼睛挡上!否则,让它记住人脸了会很麻烦,霉运缠身是轻的,搞不好会意外死亡!总之这类东西邪门的很。
我和鱼哥脱了外套,分别盖在了两具镇墓灵脑袋上,这样它们眼睛就看不见我们了。
豆芽仔还拜了拜说:“无意打扰二位安息,我们拿完东西就走,莫怪莫怪。”
豆芽仔爱临时抱佛祖,鱼哥说他:“芽仔,你要不要再给这二位上柱香?”
鱼哥本是玩笑话,豆芽仔却当真了,他真干。
手头没香,豆芽仔点了跟烟,用烟把盖在镇墓灵脸上的衣服烫了个洞,然后他把手中烟慢慢塞进了衣服洞里。
青烟袅袅。
这样一看,就好像两个镇墓灵嘴里叼着烟在抽烟一样,样子略显滑稽。
豆芽仔很满意自己杰作,他拍了拍手,呵呵笑道:“二位慢用啊。”
“云峰!过来看看!”把头突然叫我。
眼前巨大的石棺何止千斤,材质是一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在古代花岗岩是非常贵重的材料,水浒传中的生辰纲就是花岗岩做的,
只见,石棺周身用阴刻手法雕满了各种图案,我用手擦去灰尘,举着手电大致看了眼,图案大致描画的有飞天、星宿、接引使者,曼陀罗花等等、曼陀罗花是黄泉之花,像这样刻在棺材上用作装饰图案不太常见。
石棺做工异常精美,而在曼陀花图案最中间有一处留白,中间刻着四个清晰可见的隶书文字。
“开者必死”。
把头就是让我看这四个字。
鱼哥皱眉说:“把头,我后背都出汗了,你们说这里不能有什么千年诅咒吧?”
“鱼哥!你别自个儿吓唬自个儿!什么事儿都没有!这就是墓主故意吓唬人的!”我大声说话壮胆。
同样的石棺,西安博物馆里有一个,上头也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字,当时考古队害怕,于是就找了几个西安工地上的农名工来,还给他们一人发了个防毒面具,结果这帮农民工兄弟们开棺后啥事儿没有。
鱼哥皱眉说:“还是小心些好,这棺材,老给我一种渗的慌的感觉。”
豆芽仔大声道:“怕毛!吕文德最起码死了七百多年了!骨头都得烂成渣子!他还能跳起来咬我们不成!咱们只管撬开棺材拿陪葬品就行!然后赶快离开这鬼地方!”
豆芽仔说的也是我想说的,我们几个又一商量,决定开棺。
“这么紧!这搞不进去啊!”豆芽仔满头大汗道。
尝试了两次,我们发现,巨大的石棺严丝合缝,竟然连插撬棍的缝隙都没有。
把头将手电筒平放到石棺上,他围着石棺转了一圈,又分别用短撬棍敲了敲棺材头和棺材尾,发出的声音是:“哒哒!哒哒哒!”
“从这里下手,这里最薄,换尖头撬!”把头指挥道。
我们鼓捣了一阵,当尖头撬棍进去那一刻,突然!肉眼可见!一股黑又红的浓稠状液体缓缓流了出来!不臭!有股酸味。
“血!血!”
豆芽仔眼神惊恐,大喊:“把头你们快看!棺材怎么流血了!”
把头见状,大惊失色道:“娘的!怎么可能会有棺液!”
只见,那些黑红色液体顺着石棺缝隙不断往外流淌,一滴滴落到地上!而此时空气中,那股酸味更加明显了!
我们还没搞清楚状态,把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只听他急声喊:“快!退出去!赶快!”
我们急忙跑到洞口那里。
就几分钟功夫!我感觉到自己有点头晕恶心!我忙问鱼哥,鱼哥也说头晕!
此时,把头黑着脸大声说:“棺液里有水银!酸味儿是金属汞遇到空气挥发的原因!太厉害了!我没想到!七八百年的石棺密封性还能好到这种程度!”
我擦了擦脸上汗,暗道一声好险,多亏了把头反应够快!
汞中毒和二氧化碳中毒,不知道让多少同行载了跟头!每年都有报道盗墓贼闷死在墓中!这东西无色无味,真正的杀人于无形中!等反应过来一般就晚了!
石棺虽然坚固不朽!但一般来说密封性都差!我们之前从未在石棺中发现有棺液!这是第一次碰到!
能把数吨重的石棺精工打磨到严丝合缝,隔绝空气的程度!我相信就算现代人都做不到!由此可见,当年南宋时期的石匠有多么厉害!
缓了一阵,头没那么晕了,我问把头现在要怎么做?是先上去等墓里水银挥发完了再下来,还是有别的办法?
把头想了想,皱眉摇头:“这地方不通风!水银全部挥发完可能要数月时间!夜长梦多,我们没有那个时间慢慢等了!”
豆芽仔大声道:“那怎么办啊把头!要不咱们去市里买几张防毒面具来!”
“不用。”
把头看着石棺方向,他眼中多了一丝怒气。
“去找些干柴下来,越多越好。”把头说。
“要做什么?”我问。
把头转头道:“烧棺!炼尸!”
我一愣,立即意识到此法可行。
石头能导热!只要将那些棺液煮沸,让它迅速挥发掉!我们再开棺就相对安全了!
豆芽仔激动道:“不行啊把头!那样不连带着把棺材里头值钱的陪葬品都烧坏了!咱们还是换个法子吧!”
“别废话!我让你们做就做!”
把头语气严厉,像下了决心,豆芽仔也不敢再开口了。
把头对这具石棺为何如此生气?当时想不明白,许久后我才知道,原来,当年把头跟着师祖王瓶子时,他们团队里有一位很年轻的女后勤死在了墓里,死因就是一种有毒气体中毒。
找来干柴,我们在石棺下点着了火。
火势很猛,直接炙烤着石棺,我们远远看着。
一旦观察火势有所减弱,豆芽仔和我轮番上阵,用衣服捂住口鼻,快步冲过去加柴。
大火就这么一直烧,把头眼神平静望着前方,不知他想起了什么。
最后,竟然把整个石棺底部都烤红了!
那一幕太震撼,就像高压锅开了锅!大量棺液被煮废!咕嘟嘟的声音一直在响!
整个墓室温度都起来了,豆芽仔擦了擦汗,小声跟我说:“峰子,这吕文德要是还没烂,那他百分百成一道菜了。”
“什么菜?”
“还能什么菜,水煮肉片啊!难不成是干锅湿尸啊?”
我骂道:“去你的!那等下开棺了你尝第一口!尝尝咸淡!”
持续烧了小半天,火势渐渐小了,把头不再喊加柴,火灭后我们等了个把小时让石棺自然冷却,随后上前查看。
“把头,我觉得没问题啦,开?”
把头冷着脸点头说开。
我们直接上撬棍,用尽力气压撬棍!
伴随着吱吱呀呀的石头摩擦声!缝隙逐渐变大!
下一秒,大量白气自石棺中冒了出来。
注释:
镇墓灵,主要指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镇墓兽”及相关镇墓信仰体系,是古人基于灵魂不灭和幽冥世界观创造的一种丧葬文化符号,用于护卫死者安宁、震慑邪祟。
🔱 一、起源与核心功能
-
驱邪护魂
镇墓兽的核心作用是震慑地下恶灵,保护死者灵魂免受侵扰。-
《周礼》记载“魍象”(食死人肝脑的怪物)的存在,需借“方相氏”等神兽之力驱逐。
-
楚人认为地下由“土伯”主宰(《楚辞·招魂》描述其“角觺觺”),镇墓兽即其化身,镇守幽冥秩序。
-
-
调和生死界限
既防止亡魂被恶鬼侵害,也避免死者灵魂游荡人间惊扰生者,维系阴阳两界的平衡。
🏺 二、形制演变:从楚地神兽到唐俑体系
镇墓兽的形态随时代和地域变迁而发展,功能也逐步细化:
时期 | 材质与特征 | 典型形象与功能 |
---|---|---|
战国楚墓 | 木质为主,方座+鹿角+兽身 | 单头或双头,鹿角象征通天之力(如荆州博物馆藏双头鹿角镇墓兽) |
魏晋至唐 | 陶质/唐三彩,成对出现 | 人面兽身(代表“祖明”)、兽面(代表“地轴”),与武士俑组成“四神”镇墓体系 |
五代后 | 逐渐消失 | 因盗墓盛行及丧葬观念简化而没落 |
🧭 三、文化象征:巫术、宇宙观与阶级标识
-
楚巫文化的载体
楚地“家家有巫史”,镇墓兽融合虎(威猛)、鹿(通灵)、龙(升天)、蛇(降服邪恶)等元素,体现巫术思维中的“神力聚合”。 -
“天圆地方”的宇宙隐喻
方形底座象征大地,鹿角直指天空,呼应引魂升天的生死观(如长沙《人物御龙图》帛画)。 -
贵族身份标志
仅士大夫以上等级墓葬可随葬镇墓兽,且一墓仅一件,置于椁室头箱正中,与礼器共存,体现“礼不下庶人”。
✍️ 四、延伸习俗:镇墓文与“替死者”
-
镇墓文(东汉盛行)
书写于陶瓶、铅券上,内容多为天帝敕令地下鬼神“为生人除殃,为死者解适(罪罚)”,文末以“如律令”结尾,由巫祝仪式诵唱。 -
铅人代刑
以铅人代替死者承受冥界劳役或惩罚(如“铅人持代死人”),结合金玉贿赂地下神吏,反映“解适”习俗。
🎮 五、现代文化中的转译
在游戏《阴阳师》中,“契灵·镇墓兽”被设计为触发暴击伤害加成的战斗灵兽,虽脱离考古原意,但保留了“护卫”与“幽冥”的符号联想。
💎 综上,镇墓灵是古人面对死亡时构建的精神盾牌,融合了巫术信仰、宇宙观与社会等级制度。其狰狞或神圣的形象背后,是对生命消逝的敬畏,也是对彼岸世界的浪漫想象——既是镇魂之器,亦是引魂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