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吃的差不多了,我们随手把空了的罐头瓶放在一边儿,研究起这块石头来。
这些刻痕有年代,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问把头:“这是谁刻的?”
把头皱眉想了半天,说了一个想法,我认为很有可能。
过去的事就是历史了,既然过去的人留下了痕迹,那么,现在的人大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大胆想象。
就像电视台上经典传奇和探索发现讲的那些未解之谜。
经典传奇后来不也拍了鬼崽岭吗,那带眼睛的主持人配着诡异的音乐一通说,讲到最后也没把鬼崽岭讲明白。
这么想。
几百年前,或许一千年前,每年到了固定季节,会有人在鬼崽岭这里建造新石雕,做石雕需要用到优质石灰岩,某些掌权者抓一些平民或罪犯下来,找人看着。
这些人从地下取到优质的石灰岩,在运上去做成雕刻,摆在鬼崽岭树林里。
这里提前说明一点,现在的鬼崽岭祭祀文化遗址,地面上有上万个半身石雕,其实在很深的地层中,还深埋着数不清数量的大小石雕,我估计要是全挖出来,总数量可能要超过西安兵马俑坑,这些东西埋的很深,埋葬深度超过了历代墓葬。
当时可能因为人手不够,取石头的除了那些罪犯和平民,很可能还抓了一些老弱妇孺。
所以就留下了两座简单的男女厕所,因为那时的人对“男女授受不亲”这个观念还是忌讳的。
这批人中有个男的,就叫张三。
在看守护下,张三每天来这里蹲厕所,因为洞下暗无天日生活悲惨,也不知道过到了哪年哪月,张三想念家里人,因为不会写字,他便在蹲坑上厕所之余,随手捡了一块石头,留下了这一刀刀划痕,以此来提醒自己,又过去一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鱼哥无意碰塌了矮墙,发现了他刻的这块石头。
在脑海中脑补了某种情景,我估计这个人应该没有回去,凶多吉少。纵观以前的大墓帝陵,对于知道位置的建造者,当权人不会让这些人活着,所以在古代一旦被流放去修陵墓,基本就是判了死刑,很惨。
“这石头就留在这里,走吧,”把头起身背起背包。
打着手电,一行人继续向溶洞深处探索。
越往里走越不好走,有些洞腔很窄很黑,不知道通道哪里。
地面滑,几把手电晃来晃去。
“啊!”
豆芽仔突然大喊一声,把我们吓一跳。
“啊…啊…啊…”回声不断传来
“烦死了,你没事瞎叫唤什么?”小萱皱眉埋怨他。
豆芽仔挠头笑着说,“你看你,我就试试嘛,万一有人回我了呢。”
“你这人挺有意思,”阿春笑着说:“在古代,你这种人适合被送到皇宫里,骟了当太监,见过骟猪吗?我骟过猪啊。”
豆芽仔立即闭上嘴,双手下意识捂了捂裆。
这里完全没有方向,不知道是不是走错了,前方没了能走的地方,被一块大石头挡死了。
在鱼哥左手边,我们发现了一个垂直向下的坡洞,非常阧,像断崖一样。
人站在这里仔细一听,能听到有哗啦啦的水流声。
坡底下很黑,宛如深渊,强光手电只能照亮一小片区域。
“前边被挡死,看来只能从这里下。”
“把头,这太陡了…..”
把头向下看了看,“小心点应该可以,用双绳子。”
如果这是个盗洞,我们就会用绳梯,但在这种条件下绳梯没绳子好用,因为我们下去后还要回收绳子。
不用任何器械,只用把绳子搭在固定点上,下去后拉另外一头,就可以回收,如果用单绳下去想要回收,只能打一种很复杂的绳结,叫神风结,而且没有双绳安全。
固定好后,鱼哥把绳子抛下去,问谁先下。
“我来。”
阿春说完直接抓住绳子,她双脚一蹬岩壁,瞬间下降两三米。
豆芽仔跟我小声说,春姐跟猴一样。
“到底了!”
“你们下吧!”不多时,坡下传来阿春喊话声。
花了不少时间,一行人滑下去后鱼哥收了绳子。
“你们听到没?那个方向好大的水流声。”阿春指了指前方。
脚踩在地上,这里石面儿上有一层灰白色角质层,把头说这叫云盆,也有人叫云盘。
“啪塔…..”
抬头用手电一看,洞穴上方,钟乳石正不停往下滴水。
这里有条暗河,水流明显要比之前强上不少,人想要过去,只能淌水过去。
水不算深,但水温很低,下水后大概能淹到人胸口位置。
我们带上头灯,淌着暗河向前走。
“停!”
“有东西!有东西!”
走在后头的鱼哥突然大喊:“水下有东西!有东西咬我!”
“什么!有什么东西!”头灯瞬间照过去。
鱼哥表情慌忙,他直接在水下脱了防水裤,啪的一声,把裤子甩在了墙上!
“快找找看!肯定在裤腿里!我感觉到了!”
豆芽仔以前常年在海上生活,什么鱼都见过,他胆子大。
摸索了一阵,豆芽仔在鱼哥防水裤里,拽出来一条十多厘米长,“像鱼的鱼。”
“唉?”
“这不是鱼,这是蚂蟥?不是蚂蟥啊。”
“把头,这是蝌蚪啊。”豆芽仔眼中满是惊讶。
豆芽仔说是蝌蚪。
我们看这东西大头,小尾巴,通体黑色,滑滑的,嘴还会动,想咬人。
还就是蝌蚪。
可这也太大了,谁见过像小鱼一样大的蝌蚪?
“我知道了!”
豆芽仔突然说:“我想起来了,这是石蛙的蝌蚪,贵州有这种东西,我以前在船上听一个贵州山里的哥们说过,他说他们那儿山洞里有这种大蝌蚪,我那朋友说,这东西在他们那儿叫小鸡蚪,意思是能吃掉野鸡。”
我说那也不能长这么大啊,这他妈比青蛙还大。
豆芽仔扑腾了两下水,又说:“应该是水温的关系,这里水温低,满足不了蝌蚪发育成青蛙的条件,它们只能保持在幼体形态继续生长。”
“嘶….”
鱼哥咧嘴说:“这东西咬的还挺疼的,不会有毒吧。”
鱼哥大腿内侧有处很小的伤口,不细看看不出来。
豆芽仔双手拉住大蝌蚪头和尾巴,使劲一拽。
把这东西弄死了。
注释:
钟乳石是一种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自然地质结构,常见于石灰岩溶洞中。
形成原理
- 化学过程:
雨水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弱酸性水(碳酸),流经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反应式:
CaCO3+CO2+H2O→Ca(HCO3)2 - 沉积作用:
当含碳酸氢钙的水滴从洞顶渗出时,因压力降低、水分蒸发或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重新沉淀,逐渐形成钟乳石。
主要类型
- 钟乳石(Stalactite):自上而下生长,悬挂于洞顶,常呈锥状或冰柱状。
- 石笋(Stalagmite):自下而上生长,由滴落的水沉积形成,多呈丘状或塔状。
- 石柱(Column):钟乳石与石笋相连后形成。
- 其他形态:如石幔(帷幕状)、石花(晶簇状)、鹅管(空心管状)等。
生长速度
- 极缓慢:通常每百年增长1厘米左右,具体受气候、滴水频率、水中矿物质浓度影响。
- 极端案例:某些高矿化度环境中,钟乳石可能以每年数毫米的速度生长。
科学意义与保护
- 气候记录:
钟乳石层理可反映历史气候变化,类似树木年轮。 - 生态脆弱性:
触摸会留下油脂阻碍矿物沉积,甚至导致断裂。 - 文化遗产:
如中国广西桂林芦笛岩、贵州双河洞,以及美国卡尔斯巴德洞窟等均为著名钟乳石景观。
趣味知识
- 颜色多样:因含铁、铜等金属氧化物,可能呈现红、黄、蓝等色调。
- “活”与“死”:仍在滴水的钟乳石称为“活石”,反之则为“死石”。
- 最大钟乳石:西班牙内尔哈洞的钟乳石长达60米,重约数吨。
钟乳石是地质时间尺度的见证者,其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的精妙与耐心。保护这类不可再生的自然奇观,是人类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