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秘境之画

30次阅读
没有评论

把头叮嘱说:“阿春姑娘,小心为上,我们帮你照亮。”

“小意思,看我的。”

她往前一步,双脚踩到了一根绳子上。

多了个人的重量,绳子立即被压的向下一沉,开始小幅度的左右摇摆。

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洞口离洞底,近百米高度,就算底下是地下河主流,可这么高的高度,就相当于是水泥地面了,一旦摔下去….

不是闹着玩的。

都不敢说话发出动静。

就连一向话多的豆芽仔也闭上了嘴,静静的看着。

眼前。

阿春摊开双手,踩在一根绳子上,开始慢慢向前走。

当绳子左右摇晃时,她会停下来,等不晃了,继续向前走,和在高空走钢丝一样。

阿春身形优美,她像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一样,身轻如燕,一脸轻松,一步步走到了对面。

鱼哥看着我点点头。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洞口边缘。

双手抓紧绳子,我胆子可没那么大,也没有阿春那般的平衡性,我采用了最出力,最笨,但相对来说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就是倒过来走。

我双脚缠住绳子,双手抓紧,手脚并用发力,一点点向前蠕动。

等爬到半空中时我没忍住,向下看了一眼。

一片黑暗,深不见底,有恐高和黑暗恐惧症的肯定看不了,会头晕。

绳子被压弯,我慢慢爬到了对过。

接下来是小萱。

“别往下看!没问题!”我隔空对小萱喊话。

小萱也学我那样爬,但她爬到一半时快力竭了。

小萱咬牙,靠着一股狠劲,一声不吭爬过来了。

接下来把头,豆芽仔。

最后才是鱼哥,因为过去后要收绳子,鱼哥只能先把匕首拔出来。

他将匕首用两块大点的石头卡在中间,试了试,觉得没问题后开始朝过爬。

鱼哥体重比两个小萱还要重,一上去后肉眼可见,绳子被压弯的弧度很大,左摇右晃的很严重。

知道拖不得,鱼哥加快速度爬。

可,就在离我们还有不到三米远时,对过卡在石头上的匕首突然打滑,掉了!

鱼哥抓着绳子,瞬间掉下去了!

“鱼哥!”

“文斌!”

“坚持住!”

绳子贴着洞壁,鱼哥向下滑了十几米,死死拽着绳子不松手。

有物理常识的都知道,向下的坠的重量更大。

我慌张的回头看了一眼,看到墙上钉着的匕首已经掉出来一大半,只剩刀头插在墙上,不知道能不能撑住。

鱼哥双臂发力,拽着绳子开始向上爬。

这时,阿春抬头看了眼,皱眉说:“这不行,都抓住绳子。”

我们刚抓住绳子,果然像阿春说的,墙上钉进去的匕首弹出来了。

没了支撑点儿,绳子飞快的向下滑落,我们几人,瞬间被带的向前一踉跄。

“抓紧!抓紧!抓紧了!”

豆芽仔一连大喊了三声抓紧。

我紧抓绳子,身子向后仰。

小萱和把头也是苦苦支撑,脚下没有阻挡物,被带的向前滑。

没一个人想过松手。

没一个人说过放手。

十分钟后。

一只大手伸了上来,拍在了地面上。

鱼哥上来后躺在地上大喘气,我们几个也大口喘气。

刚才因为向下滑的太快,鱼哥右手带的手套掉了,被绳子磨破了皮,流了不少血,

劫后余生,有惊无险。

“谢了。”

鱼哥从地上爬起来,对阿春道了声谢。

因为是阿春最先说出来匕首支撑不住的,如此我们才有时间反应。

阿春笑道:“你欠我一次。”

收了绳子,休整一番后,我们继续向前走。

吴爷留给我的笔记上,有用红圈画过鬼崽岭这地方,但除了红圈,对这地方没任何标注,吴爷曾亲口告诉过我。

笔记不是他写的,原版是他抄录于当年北派中一些前辈的。

摸金校尉消失之后,北派雏形初成。

那些前辈活跃在民国初期,都是像李鸭子那种级别的高手,发明洛阳铲,改良旋风铲,用上了豁口板,创造出对付自来石的拐子针……

那一刻我在想,写原版笔记的那些前辈,当年有没有踏足过我们到的地方?

不知道啊。

这里四周墙壁光滑,没了大面积的钟乳石,连鹅管都没有,地上也很光滑,只是零零散散有一些小碎石。

暗无天日,像是踏足到了另一个世界。

很黑,非常黑。

打着手电搜寻,黑暗中,我听到阿春大声说:“快看!那是什么!”

把头将手电移过去,向右走了几步,抬头一看。

“是壁画…..这地方竟然有壁画…..”

“怎么会…..”

“不对,空气中湿度这么大,时间一旦超过四百年,任何矿物颜料画都保存不下来,这年代不会太远,应该是清代的。”

把头说的对。

水洞子,半水洞子墓,对壁画,丝绸,唐卡,等有矿物颜料的东西损坏极大。

干千年,湿万年,半干半湿就半年,要么墓室整个泡在水下隔绝氧气,要么很干燥,像沙漠里的金幼孜墓一样。

就怕这种反潮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铁器生锈,青铜器腐烂都很快。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墓建在这种环境下,别说棺材,骨头都要烂完,化为尘土。

“把头!这里墙上也有!”另一边儿,豆芽仔大喊道。

非常奇怪。

鬼崽岭石雕有的几千年了,可把头推断这些壁画时间不超过清代,因为它保存下来了。

汉承秦制,自嬴政派徐福出海求长生之术开始,汉武帝尤敬鬼神,信道士方士之言,在墓中以壁画的形式记载阳间之事,视死如事生。

东汉西汉,两晋后金,大辽西夏,五代十国。

唐,宋,元,明,清。

墓葬壁画的文化就没断过,古人认为壁画画的好了,可以趋利避害,福寿仙神,荫及后代子孙。

这些壁画一般都有形式,不能瞎画。

一种是画墓主人生前住的房子形象,或者墓主生平干过的某件事。

另一种,就是画那些历朝历代的固定题材。

飞天羽人,门神,四神兽,流云,金乌,麈尾,金蟾,黄皮蛇,二十八星宿,灵芝,鹿鹤等。

可这些题材,在这里留下的壁画上,一处都没看到。

我们把手电散光打开,让照亮面积更大。

眼前石壁上的壁画很大,从右向左看,分四副,好像是在记录某个场景,或者说….像是在记录某件事。

壁画上的矿物颜料有些散了,也有不少脱落。

右边画了这样一副场景。

水底下有一栋小房子,房子上依稀能看到,有一个“满”字。

顺着水下房子的场景看过来。

壁画上画了一群小人抬着一具棺材,因为墙壁反潮的原因,人物脸部模糊不清,有的更是只能看到半个身子。

壁画中间部分受潮最严重,整个就是一大团矿物彩混在了一起,什么都看不出来。

最左边儿,也就是把头站的地方,应该是画了一处墓室,墓室中间是石台,石台周身有复杂的雕刻,石台最上摆了一具黑棺材,而正对着棺材的方向,画了一道红颜色的木门。

应该用了一种立体画法。

红木门开了一条缝,虚掩着。

门缝外出现了一个白胖子的半张脸,这半张脸似乎有些悲痛,又似乎有些生气,这半张脸就这么在藏在门后,偷看墓室。

不知道在看什么,不知道是谁,只知道画壁画的人技艺高超,把这藏在门外的半张脸,画出了那种“偷看”的感觉。

就像手持相机一样。

咔嚓一声快门声。

定格下了这一幕。

 

注释:

 

壁画是一种在墙壁、天花板或其他大型表面上绘制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意义。


1. 历史与起源

  • 史前时期:最早的壁画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如法国拉斯科洞窟(Lascaux)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Altamira)中的动物壁画,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可能与宗教或狩猎仪式相关。
  • 古埃及:墓室壁画描绘法老的生活、神灵和来世观念,常以象形文字和平面化的风格呈现。
  • 古希腊与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中的壁画展现了写实风格,题材包括神话、日常生活和风景。

2. 不同文化的壁画传统

  • 中国
    • 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跨越多个朝代,融合印度、中亚与中国艺术风格,题材多为佛经故事、飞天和供养人像。
    • 永乐宫壁画(元代):以道教为主题,线条流畅,色彩瑰丽。
  • 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以佛教故事和宫廷生活为主,色彩鲜艳,人物动态丰富。
  • 欧洲文艺复兴
    • 湿壁画(Fresco):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西斯廷教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干壁画)是经典代表,技法要求艺术家在湿灰泥上快速作画。
  • 墨西哥壁画运动(20世纪初):迭戈·里维拉、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等艺术家通过壁画批判社会不公,推动民族主义和文化复兴。

3. 材料与技术

  • 传统材料:天然矿物颜料(如赭石、朱砂)、植物染料、蛋彩(蛋清调和)、湿壁画灰泥。
  • 现代材料:丙烯颜料、喷漆、马赛克、陶瓷等,适应户外环境耐久性需求。
  • 技法
    • 湿壁画(Buon Fresco):颜料渗入湿石膏,干燥后色彩持久。
    • 干壁画(Fresco Secco):在干燥墙面上作画,需添加粘合剂。
    • 混合技法:结合镶嵌、浮雕等立体元素。

4. 功能与意义

  • 宗教与祭祀:如教堂壁画传播基督教教义,印度神庙壁画描绘神话。
  • 政治宣传:墨西哥壁画运动、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壁画。
  • 社会记录:描绘历史事件、日常生活或文化传统。
  • 公共艺术:现代街头壁画(如班克西作品)美化城市空间,传递社会批判或社区文化。

5. 著名壁画案例

  • 《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梵蒂冈):文艺复兴巅峰之作。
  • 《格尔尼卡》壁画稿(毕加索):反战主题的现代艺术象征。
  • 涂鸦壁画:如柏林的东区画廊(《兄弟之吻》)、纽约的哈林区街头艺术。

6. 保护与挑战

  • 自然损害:湿度、光照、污染导致褪色或剥落。
  • 人为破坏:城市开发、战争或 vandalism(如 ISIS 对古壁画的破坏)。
  • 修复技术:数字化存档(3D扫描)、化学加固、局部补色,需平衡保护与历史真实性。

7. 当代发展

  • 街头艺术:从非法涂鸦到受认可的公共艺术,如巴西圣保罗的“蝙蝠侠巷”。
  • 数字壁画:投影技术或LED屏幕实现的动态壁画。
  • 社区参与:通过壁画项目促进文化认同,如北爱尔兰的和平墙壁画。

壁画不仅是艺术表达的载体,更是人类文明的多维镜像,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当下。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