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四目神

2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包括把头,所有人看呆了。

前几年,那些文物专家反复考察鬼崽岭,都上了各种电视节目。可谁能想到,在田广洞村下有这么一处地方。

“白胖子偷看”,这幕场景,把头说似曾相识,他说和山西运城马村的那座砖雕墓中场景有些类似,不过那里如今已经成了旅游景点。

举着手电,将目光顺着壁画向左移。

矿物彩脱落,依稀在墙上能看到一只白颜色蝴蝶。

蝴蝶呼扇着翅膀,表现出了动感。

跟着蝴蝶看过去,又看到了一副奇特壁画。

主画是画了一副人物图。

这人身穿古代青衫,手持一把红色戒尺,留有胡须,头戴一顶四方形毡帽,我看这帽子像鬼崽庙泥像头上带的帽子。

奇怪的是….

这壁画人物,脸上长了四只眼。

眼睛分上下两排,紧挨在一起,模样看着很是怪异。

紧盯着看了几分钟,突然,我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头晕恶心。

不光是我,其他人看了也出了类似症状。

豆芽仔用力晃了晃脑袋说:“咋回事?怎么头晕啊?”

“关掉手电。”

“都别看了!”

把头突然关了手电,他挡在我们面前,沉声说:“这东西我见过,不能盯着看。”

“这是四目神,人一但看久了会头晕,甚至会昏迷!”

豆芽仔不信邪,他又看了一眼,结果马上关掉手电大声说:“我艹!真是啊!这画怎么这么邪门,”

把头不让我们看,都关了手电,周围瞬间陷入黑暗。

不知道哪传来的滴水声音。

“滴答…滴答。”

这时,鱼哥小声开口问:“我刚才也有感觉,把头,这是怎么回事?”

“具体不是很清楚。”

把头道:“以前在北京密云古北口有个潮关村,村里有间瘟神庙,瘟神算道教神的一种,那庙里就有一副四目神壁画,很多人看了后都说头晕,严重的还会昏倒。”

把头继续说:“后来,在山西云南等地,都有发现古代的四目神壁画,一样是看了头晕。”

一听这么邪门,豆芽仔不敢看了,他打了个哆嗦说:“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你们说会不会是墓主人的鬼魂没走,附在了壁画的眼睛上了?”

把头皱眉:“别自己吓唬自己,反正这东西不要在看了,往前走。”

“我们现在能确定一点,鬼崽岭不可能是舜的陵墓。”

我们背着包继续往里走。

不经意间回头看了眼,我发现一件事。

四副场景的壁画在右手边,我慢慢回头看了眼,发现门缝后白胖子的半张脸,正好在目送着我们离开。

我不敢回头看了,快步追上把头后问:“把头,你说那个满字是什么意思?还有,四目神头上带的帽子,像不像鬼崽庙泥像头上带的?”

把头摇头:“不清楚,这里已经超出了我的掌握,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听的心惊。

把头一生进过的墓何止百座,之前我从未听把头说“超出了我的掌握”这种话。

因为看到了四目神,还是想说一下。

除了密云瘟神庙,在董家沟也有一副清代四目神壁画。

你紧盯四目神的两排眼睛,仔细看几分钟,肯定会头晕。

我听北京医院的医生解释说,这种让人看了感到害怕,眩晕的感觉,是因为视力空间差异感造成的。

原因是,看神像最先看到的是神像眼睛,被看中的神像眼睛落入人眼中心时,可视效果最清晰。

但因为神像有上下两排,四只眼睛,人眼在和神像的眼睛对视时,我们眼睛接收的光线会找不准,就是不知道该看哪一个。

这时候,大脑在信号传递的时候,会让人产生一些错觉,就会不停的调整眼睛周围的肌肉,因此产生视觉混淆和复视,最后让人产生眩晕感。

这是现代科学的解释,但我不是很认同。

因为亲眼对视过,我总感觉这类神像似乎有灵魂,这感觉形容不上来。

谁要想体验,有机会自己去亲眼看吧。

….

“把头,这底下也没个黑天白夜的,咋们都走了快一天了吧,休息一下吧。”鱼哥说。

正好前边有一处相对干净些的地方,把头考虑后说:“那行,都休息休息,困了的,靠墙稍微睡一会儿。”

都很累,阿春和鱼哥靠墙闭目养神,小萱喝水,把头也靠在墙上闭着眼休息。

过了可能有一个小时,我正眯瞪着,豆芽仔突然拽了下我衣服。

我睁开眼,刚准备开口。。

这时豆芽仔突然比了个“嘘”的手势,他指了指右手方向,意思是过去说。

“怎么了?”走远点后我问他。

豆芽仔指了指刚才我们过来的方向,说:“峰子,那个什么四目神的壁画,你不觉得是个宝贝?”

“继续说。”我看着他。

“咱两用刀把壁画扣下来,怎么样?”

我被他逗乐了,笑道:“然后呢?那壁画有近两米高,我就算你在有本事,能用刀扣下来,可问题是你怎么带出去?背出去啊?”

“嗨,这点我早想好了。”

豆芽仔伸手比了半尺长说:“四目神的头也就这么大吧?”

“咋们光要头啊,扣下来能装包里带出去,想想,谁看谁头晕,这多牛逼?我估计肯定有大老板花高价买。”

贼不走空,其实豆芽仔算个合格的盗墓贼,要知道在以前,有的死人会镶金牙,盗墓贼嫌麻烦,会把头骨跺碎,在把金牙拿走。豆芽仔就是这种人。

“回吧,别想这事了?”

我拍了拍他肩膀,“你这点聪明要用在学习上,早他妈上哈佛了。”

“真不干?”

“真不干,没那功夫,快点吧。”我推了推他。

见我不同意,豆芽仔闷闷不乐往回走,他走后我见左右无人,便走到墙边解手。

我正放着水,突然从脚下吹来一阵冷风,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现在可是在洞里,哪来的风?”

我低头看了看,没看到有窟窿,只有几块大石头堆在墙角。

奇怪….这风从哪来的,我刚才走神,记错了?

疑惑的看了四周一眼,我摇了摇头,兜好裤子回去了。

我回来后小萱还没休息,她刚吃完饼干。

小萱拍了拍手:“云峰我去上个厕所,你陪我去吧。”

我说不用陪,往前走几米,拐个弯就能上,谁都看不到你。

小萱白了我一眼,起身向前走去。

我往上一拉衣服拉链,继续靠在墙上休息。

刚闭上眼没两分钟。

“啊!”

一声尖叫传来。

是小萱。

 

注释:

 

四目神壁画是中国古代宗教与民俗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形象多与神话传说、自然崇拜及历史人物相关联,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和文化内涵。

一、四目神的形象与起源

  1. 神话渊源
    四目神的形象可追溯至上古黄帝时代,常与仓颉、帝舜等传说人物关联。据《淮南子》记载,仓颉“四目”象征其超凡的观察力与智慧,后逐渐被神化为文字之神及太阳神。此外,四目神也被视为光明化身,与“天地四方”的信仰相关,部分壁画中甚至将其与龙王行雨职能结合,成为监督降雨的“雨量测量员”。
  2. 视觉特征
    四目神通常被描绘为四只眼睛,左右各两只。其形象多着长衫、戴儒巾,手持木工尺或法器,既有文人气质,又具神性威严。凝视壁画时,观者易产生眩晕感,原因可能包括:

    • 视觉原理:四目造型打破面部识别定式,导致大脑视觉处理紊乱;
    • 民俗解释:民间认为壁画蕴含“视觉巫术”或灵性力量,通过致幻效果强化信仰。

二、重要壁画发现与分布

  1. 元代永乐宫壁画
    山西芮城县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是现存最早的“四目神”形象之一,其风格庄重,反映了道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
  2. 北京延庆董家沟村清代壁画
    2006年,延庆县董家沟村一座清代佛爷庙内发现保存完好的四目神壁画。画面中,四目神手持法器,象征太阳神,与行云布雨场景结合,展现农耕时代对降雨的祈愿。该壁画绘制于清中后期,艺术价值突出,但因建筑破损亟待修缮。
  3. 其他地区遗存
    • 北京密云古北口镇瘟神庙:元代至明清时期的四目神壁画,观者久视亦感眩晕。
    • 河北涿鹿塔尔寺村龙王庙:明清时期壁画中四目神作为龙王陪祀,监督降雨范围。

三、文化象征与功能演变

  1. 从神格到俗神的转变
    四目神最初作为上古圣贤(如仓颉)被神化,后逐渐融入民间信仰,成为龙王庙中监督降雨的实用神祇。这一转变反映了农耕社会对自然力量的依赖,以及神话人物在民俗中的“降格”现象。
  2. 艺术与宗教的融合
    四目神壁画多出现于道教宫观、龙王庙及佛寺,主题涵盖天文观测、文字创造、行雨监督等,兼具宗教仪式功能与世俗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绘画的叙事性与象征性。

四、保护现状与研究价值

目前发现的四目神壁画多因年代久远或建筑损毁面临保护难题,如延庆董家沟佛爷庙墙体开裂、屋顶渗漏。文物部门正推动修缮工作,其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及科学原理(如眩晕机制)亦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总结

四目神壁画是中国古代多元信仰与艺术智慧的结晶,其形象承载着文字起源、自然崇拜、农耕文化等多重意义。从元代至清代的遗存,既展现了宗教艺术的延续性,也揭示了民间信仰的实用主义特征。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文物保护与跨学科研究,挖掘其深层文化价值。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