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二门 #南派“支锅陈”

4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和两千年前的死人面对面,我是心里有些不舒服的。

但孙家兄弟不一样,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窥得一二。

孙老三看着棺材里的白骨,叹气一声道:“尘归尘,土归土,路过贵地无意冒犯,多有打扰了,希望诸位能早日投胎。”他对着周围棺材拱了拱手。

“小心点,别碰到这些棺材,我们往前在走走看,也真怪事了,怎么偏偏看不到那个芥候棺椁,难道这主墓棺椁上天了不成,”孙老三说着话继续头前带路。

少年心性年纪还小,孙家兄弟见惯了死人,他们管那些骨头叫白巧克力,可我不一样,我还是心里发怵,毕竟周围到处都是死人骨烂棺材。

低着头不敢左右张望,我大气也不敢出。

才刚走没几分钟,我们见到了有一块小石碑立在地上,石碑上隐约还有文字。

他蹲下来用手电照明,伸出右手擦了擦上面厚厚的一层浮灰。

“写的什么老三?”一颗痣问。

孙老三摇摇头,“还是六叠篆,根本看不懂,不过我猜测,六叠篆记载的应该和这些女殉人有关。”他扭头看了身后那些棺材孙一眼。

就这时,一颗痣忽然啊的尖叫了一声,吓了所有人一跳。

孙老大忙把手电照过去,“一惊一乍的,小红你干嘛!”

一颗痣两步跑到我们这,他脸色惨白。

“有…..刚才有人摸了下我屁股!”

“是人手!不是骨头!我能感觉到!”说完话她脸色又白了几分。

孙老大把一颗痣护在身后,他皱着眉头顺着一颗痣说的方向,用手电照了过去。

“手…..手…..大哥人手!”我眼尖,是最先看到的。

一颗痣刚刚站的地方,她身后有一口棺材,棺材开了一条缝,有条还没烂完的死人胳膊耷拉在棺材边,软绵绵的。

这条胳膊已经高度腐烂,还有不少花白颜色的蛆虫钻进钻出。

孙老三捂着鼻子凑过去看,这一看,他脸色也很难看了。

棺材里的尸体,从轮廓和衣服来看应该是具男尸,衣服风格明显是现在的,随后,孙老三单手捂着鼻子,在这具尸体的腰胯部位捏出来一个带扣小铜牌。

定睛一看,这小铜牌正面面刻了三个字。

“支锅陈。”

孙老三仔细翻看了铜牌,他转身看了孙老大一眼。

孙老大脸色阴沉的点点头,“是南边的…….”

从他两断断续续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一点信息。

盗墓派系的南北两派中,北派有眼把头,卖米郎,土工,后勤办和散土等活计。相比之下,南方那伙土夫子的切口则不同,他们那边负责找墓的人叫支锅,清代以前叫元良,这活的性质和我们北派的眼把头性质一样。

往下面有打金尖和力工,他们也有专人负责后勤补给,这点到和北方派差不多。

孙家兄弟还跟我说了一套以前旧社会时期,南派盗墓行里传下来的黑话切口。

“今儿问元良(支锅),一江水看两江景,山上砍柴山下烧火,无事可登三宝殿,敢问阁下拆得几道丘门,收成几何?”

于是就有人回答。

“两江景属一江水,本是一家人,翻山越岭鹧鸪哨,观土捉龙十一道,多次登宝殿,未曾空手回。”

听了大哥说的这段话,在加上我的分析,我认为这是当时两个盗墓行里的同行在互相打探虚实,在试看对方实力如何。

通过小铜牌确定了这具尸体的身份后,孙老大摸着下巴猜想道:“老三,依我看,这会不会是下犯上黑吃黑?虽然我们不认识这个可能姓陈的支锅,可是单看支锅这两字,本身在他们团伙里地位就不会低……”

“嗯……说不好…..南边那伙人比我们早下来,只是不知道他们从哪下来的,现在还折了这么多人。大哥,我们可得小心为上。”

“那是自然的,”孙老大点头附和。

这处地宫整体是长方体的,前方还有很大空间,不知道通到哪里去,我们一伙人穿过殉葬区又往前走。

走了不到两分钟,前方又有座石门挡住了我们去路,和之前石门不一样的是,眼前石门要小上一号,石门两旁一左一右,还立着两尊造型怪异的青石石雕。

我想想,要大概怎样形容这两座石雕….

三角狗头,青面獠牙,麒麟身,人耳,麒麟身两侧收着一对翅膀,后脚紧踩地面,左前爪微微抬起,眼珠外凸,石雕高度大概两米三左右,整体给人的感觉十分凶悍,仿佛在警告闯入地宫之人。

“好凶的镇墓兽……”三哥举着手电四下环照。

镇墓兽千奇百怪,多是墓主生前凭空想象出来的,和飞天一样,都是丧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这种千奇百怪的臆造象又邪又丑,过去老古董行里最不待见两样东西,镇墓兽和陶魂蛹。

不说国一级的青铜重器,单这两尊青石镇墓兽盗出去流进博物馆,我估计博物馆都不敢往展厅里摆,因为可能吓哭小孩儿。

“三哥,快看这两尊石雕的眼睛!”此刻我突然注意到一处细节,这两尊青石镇墓兽眼睛都有点一大一小,虽然差的不多,但肉眼也能分辨出来,大小不对称。

孙老三脸色凝重。

“斗鸡眼的镇墓兽,大邪,这玩意很不吉利,都别盯着看了,赶快走。”

“走?我们往哪走老三?这不是有道破门挡住了吗?”一颗痣皱眉说。

“这么大的地宫,才二重门而已,不奇怪,这个我有把握能打开,最多一天时间就行,”孙老三倒没那么大动静。

“一天而已?”一颗痣大声道:“老三!你是不是在下面住了几个月住习惯了!”

“唉,小红,话不能这么说,我们又不是孙猴子,也不会穿墙术,老三话说的没错,传闻以前的前辈们能拆到第十一道丘门,咱们不算什么的。”

一颗痣给了孙家兄弟个白眼,她不再说话了。

透过小缝看。

挡路的这道石门也有封门石,但个头和重量都远远比不上之前那道。照孙家兄弟的理解来看,外面那道门是大门,眼前这道门就是卧室门。

推开卧室门,才有可能见到正主。

 

注释:

 

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文化中极具神秘色彩的随葬冥器,其造型多样且多带有威慑性特征。“斗鸡眼的镇墓兽”,可能与文献或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镇墓兽形象相关。

1. “斗鸡眼”镇墓兽的出处与象征意义

  • 在《北派盗墓笔记》等盗墓题材文学作品中,镇墓兽常被赋予怪诞特征,例如“斗鸡眼”可能是一种文学化的夸张描写,用于强化其神秘与威慑感。此类描述虽非考古学定义,但反映了民间对镇墓兽功能的想象——即通过怪异形象驱邪护墓。
  • 实际考古发现的镇墓兽中,楚墓出土的木质镇墓兽多具“突额凸眼、吐舌垂胸”的特征(如江陵雨台山出土的战国双头镇墓兽),这种夸张的双眼造型可能与“斗鸡眼”的民间描述有相似之处,旨在通过狰狞面目震慑邪祟。

2. 镇墓兽的功能与历史演变

  • 功能:镇墓兽的核心作用是镇守墓葬、驱邪避害。古人认为地下世界存在魍象(食人肝脑的恶鬼)等邪灵,需以方相氏(驱邪神祇)或土伯(地下主宰)的形象威慑。例如,楚人认为镇墓兽的鹿角象征神鹿的力量,可驱赶阴间恶魔。
  • 历史发展
    • 战国楚墓:镇墓兽以木质为主,造型多为兽面或人面,头顶插真鹿角,底座方形,体现楚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 唐代:镇墓兽材质转为陶质或唐三彩,形象更趋复杂,如人面兽身、双翼、犄角等,并形成与武士俑搭配的定制组合。晚唐后因丧葬观念变化逐渐消失。

3. 造型特征解析

  • 鹿角的象征:楚国镇墓兽常以真实麋鹿角装饰,因麋鹿被视为神兽(如姜子牙坐骑),其角象征攻击性与神圣性,与墓主身份等级相关。
  • 面部设计:狰狞的突眼、吐舌等特征,可能融合了方相氏(驱邪巫师)与土伯(地府神)的形象。例如,东汉陶俑方相氏的长舌与怒目,与楚墓镇墓兽一脉相承。

4. 文化内涵与争议

  • 巫术与信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传统使镇墓兽成为丧葬仪式的核心器物,其设计融合了山神、土伯、方相氏等多种神祇元素,反映楚人对死后世界的复杂想象。
  • 原型争议:有学者认为镇墓兽原型为黄帝之妻嫫母(因其德行被尊为方相氏),亦有观点认为其源于对自然神兽的崇拜。

5. 现代关注与文物实例

  • 近年,铜川耀州窑出土的唐三彩镇墓兽因造型奇特(如人面兽身、怒目犄角)引发网络热议,凸显公众对古代丧葬文化的好奇。
  • 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双头镇墓兽(高约半米,真鹿角装饰)是典型实例,展示楚人将实用材质(木、漆)与象征符号结合的工艺智慧。

结语

“斗鸡眼的镇墓兽”虽可能为文学演绎,但其背后折射的古代丧葬观念与艺术创造力真实存在。镇墓兽不仅是墓葬的守护者,更是研究古代宗教、艺术与社会的重要载体。

正文完
 1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