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粽子百科——虏廷事实

13次阅读
没有评论

“粽子?”

我被这两个字吓了一跳。

深夜雨越下越大,雨水淋到了头上,我都没反应过来。

咔嚓一声炸雷!

“不是。”

我抹了把脸说:“李爷,你说的粽子,是咱们吃的粽子?还是说棺材里的粽子?”

“是毛粽子。”老人淡淡的说。

我低头看了眼自己脚下的杂草黄土,心想毛粽子是什么?没听过。

这时小萱靠过来,抓紧我悄悄问:“云峰,这里真有粽子?我有点怕。”

“别怕,没事。”

凡是干盗墓或者干考古队的,都听过粽子这两个字。

我们说的粽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湿粽子”,“霉粽子”,“咸粽子”。

我给你们说说,粽子是什么。

并不是说粽子就会动,就会跑。马王堆辛追和汉代女尸凌惠平就是湿粽子,指皮肤有弹性,手指按下去能回弹上来,身体内有水分,上半身黏不拉几的。

尸体那种黏不拉几的状态,就和端午节吃的粽子一样,想想,剥完粽子叶,里头大米就是黏不拉几的,是不是粘牙,拉丝儿?就是那种感觉。

凌惠平女尸棺材里全是棺液,考古队捞出来一层一层剥掉十几层包裹着的丝绸。

这一看不得了,是个大美女!

瓜子脸,鼻子挺,栩栩如生的双眼皮,还有诱人动人的樱桃小嘴。

放到现在,就是天然的网红脸,她就是个湿粽子。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找图看看凌惠平刚出土的样子。

“霉粽子”,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晚清时期。

孙殿英去盗墓,地宫陪葬有五具尸体,其中一个就成了“霉粽子”。尸体不烂,身上都是大片大片的“硬块霉斑”,有人说有毒,谁碰了身上也会长霉斑。

考古队的说法是死者生前有长达十几年的肠胃病史,后来转换成了结肠癌,一直在常年服用某种土方草药造成的死后长霉斑。

还有个“咸粽子”,我没见过,把头说他见过一次,在内蒙活动的姚师爷见的更多,其中姚师爷更是见过咸粽子中的高等级,那种叫“帝羓(ba)”。

有说法,内蒙一带以前属于辽国,契丹人常年有腌肉腌鱼的习惯,他们从腌渍中得到启发,在处理尸体时会剖开肚皮,去除内脏,沥去水分,然后使用加了香料的粗盐腌透,制成“咸尸”。

腌一个人要用近六十斤粗盐,所以非常非常的咸!

我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咬一口咸尸,可以吃下两个馍都没问题。

宋代人的《虏廷事实》书里说:“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制成咸尸,可存千年。

辽国这种做法有等级之分,最高级是帝王尸,那个东西就叫“帝羓”。

这是我知道的几种,当下心中不解,又问老人“毛粽子”是什么东西。

柿子树下,纸钱烧的差不多了,还剩一点儿已经被雨水完全打湿,点不着。

老人起身,脸上落寞之色尽显。

他说:“小项,你还太年轻,这天底下你没见过的东西还很多,如果你一直干这行,等你岁数大了就知道了。”

他又转头对李元宝说:“小宝,我看这雨今晚怕是停不了了,你爹娘知道你今天成家了,你和小霞回去吧,小项,你们一起走。”

李元宝一脸惊讶,打着伞问:“爷爷,你不跟我们回去?”

“不了。”老人笑着说:“今天日子特殊,我留下来多陪陪他们,天亮你在来接我就行了。”

“哦….那好吧。”

李元宝不敢不听话,当下提起来空篮子,招呼我们下山。

我们出门时没想到会下这么大雨,只带了雨伞没带雨衣。

骑摩托车一把伞根本不顶事儿,淋了个落汤鸡,小萱干脆直接收了伞。

瓢泼大雨,哗哗下。

“慢点!慢点!”

“云峰你慢点!看不见路!”小萱搂着我腰,吓的连连惊呼。

我骑着摩托说:“放心吧,开车我不行,可骑摩托我是专业的,摔不到你。”

不是我吹牛逼,我骑摩托车技术可以,还会漂移,再烂的山路都能骑。

一路颠簸,衣服湿透,尽感柔软。

我正专心的看路,忽然一阵吃痛!

痛的我猛踩两脚刹车!

“要疯啊你!干什么!”

小萱抹了把脸说:“刚才听到有粽子,人家害怕呀。”

“你害怕你抓我干什么?”

小萱又说:“掏鸟窝。”

“可千万别闹了,下这么大雨,刚才骑着车多危险?差点我就撞树上。”

小萱连连点头,说不玩了。

12年多才回去,把头给留了门。

悄悄推门进去,西屋黑咕隆咚,估计豆芽仔和鱼哥已经睡下了。

“帮我拿条干毛巾。”

“给。”

使劲用毛巾擦干头发,又简单洗了下换了身衣服。

没开灯,我坐在椅子上抽烟,想事儿。

墙上的表到一点半,雨势见小了。

“云峰,你看我穿这件怎么样?”

我抬头说:“看不见,黑咕隆咚的。”

“呼…”

摁灭烟头,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当下直接打开柜子,翻找出来雨衣。

“你还要出去?去哪儿?”

“我很快回来,去趟厕所,很晚了,你赶快休息吧。”

带上门,出来批上雨衣,我踹着了摩托车。

总感觉不对劲儿。

另外,其实我这人还有个坏毛病。

我喜欢跟踪别人。

骑车原路返回,到地方停好车,又打着手电上了山。

上了山,凭记忆穿过树林。

定眼一看!我赶忙关了手电。

歪脖子柿树那里,有好几把手电光晃来晃去,还能看到几个黑影。

“果然….我就知道有问题…..”

心里嘀咕了一声,我猫着腰往前靠近,最终藏在了一棵大树后头,探头向外看。

“跪下!”

“爷!李爷我错了!你放过我吧!”

地上跪着两个人,其中一人低着头,不停大声求饶,而在这二人旁边,还围着好几个人,手里拿着铁锹,铁棍。

老人冷着脸吩咐一声:“动手吧,弄死。”

地上跪那人起身想跑。

只听砰的一声!

有人从背后,拿着钢管直接抡他后脑勺上了!

我在大树后头,听敲这一棍子的声音都听的很清楚,可想而知,下手的力道有多重。

那人像滩烂泥,脸朝下噗通一声,直挺挺倒下了。

下手这人抬手擦了擦溅到脸上的血,微笑着说:“李爷,那我去埋了。”

“埋了吧。”

老人一脸平静,摆了摆手。

剩下这人,见状头点地,砰砰的磕头。

哭着说:“跟我没关系!李爷,都是姓宋的让我干的,他说想恶心你,李爷你把我放了吧,我女儿才五岁。”

话说到最后,这男的已经带了明显的哭腔。

天太黑看不清长相,但声音听出来了。

这人,就是白天在婚礼上,带头过来送墓志铭的那个男的!

李爷迈步走过去,站在这人面前说:“恶心我没有关系,送墓志铭给我也可以,还省心了,等过两年我死了能直接用。”

“可是,林子…”

“我这两年不活动了,你们是不是忘了我以前是什么人了?”

“你们怎么敢来咒我孙子?”

“我儿子死了,我们李家,只留下这一个孙子传宗接代。”

“谁给你们的胆子?”

跪地下这人哭的很大声,颤声说:“都是宋老四让的!我…我根本没这胆子。”

“林子,你有个五岁的女儿是吧?”

这男的连连点头,哭着说:“是,还没上学。”

“哎….”

老人重重的叹了声,说:“我们都是三十里村村民,以前我们多么团结?市里刑警队几次下来都无功而返,周边几个村子,我们村进去的人最少。”

“可现在….”

“罢了罢了,林子,你给宋老四带个话,你就说我李学亮,从没怕过他,如果他敢动我老李家的孙子孙媳妇,我保证,他死的很惨。”

“好!”

“好!我知道了李爷!”

“你放心!话我一定带到!”

“那就行。”

话音刚落。

又是砰的一声!

这男的后脑勺,几乎整个被铁锹拍烂了,血跟浇花的喷壶一样往外喷!

噗通一声,他一头栽倒在地。

李老爷子蹲下来,说:“林子,去那头给宋老四带话吧,你们不该惹我。”

看到远处这血腥一幕,我靠在大树后,连续不断的大口喘气。

洛阳盗墓村的人…

都太狠了。

注释:

马王堆是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以出土的马王堆汉墓闻名于世。以下是关于马王堆及其汉墓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背景

  • 位置:马王堆遗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西岸。
  • 背景:该遗址因形似马鞍,俗称“马鞍堆”,后因出土西汉墓葬而闻名。据传,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曾在此修建墓葬,故得名“马王堆”。

二、考古发现

  • 发掘时间:1972年至1974年,考古工作者对马王堆汉墓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发掘。
  • 墓主身份
    • 一号墓:墓主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墓中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距今约2100年,出土时皮肤仍有弹性,关节可活动,被誉为“东方睡美人”。
    • 二号墓:墓主为利苍本人。
    • 三号墓:墓主为利苍之子。

三、出土文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丰富,涵盖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 纺织品与服饰
    • 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重仅49克,代表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
    • 丝织品:包括绣品、锦帛等,图案精美,工艺精湛。
  2. 帛书与帛画
    • 帛书: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天文、医学、军事等领域,如《老子》乙本、《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是研究西汉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 帛画:如T形“非衣”帛画,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3. 漆器
    • 数量众多,造型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西汉漆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4. 乐器
    • 出土了瑟、竽等乐器,为研究西汉音乐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5. 中草药与化妆品
    • 发现了多种中草药和化妆品,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医药和美容文化。
  6. 其他文物
    • 包括陶器、竹简、木俑、印章等,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科学价值

  • 防腐技术:辛追夫人的遗体历经两千余年仍保存完好,得益于墓葬的密封结构和防腐处理,为古代防腐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医学文献:帛书中记载了大量医学知识,如《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之一。
  • 天文历法:《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帛书,记录了古代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天文学成就。

五、文化影响

  • 世界文化遗产:马王堆汉墓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其出土文物对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符号:马王堆已成为长沙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 影视与文学:马王堆汉墓的故事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进一步扩大了其文化影响力。

六、保护与展示

  • 遗址保护:马王堆汉墓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妥善保护。
  • 博物馆展示:大量出土文物陈列于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馆),供公众参观学习。
  • 数字化展示: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技术,马王堆汉墓的文物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传播。

七、研究动态

  • 最新成果:2024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成立了马王堆研究院,并公布了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文物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和三维模型的建立。
  • 未来展望:随着研究的深入,马王堆汉墓将继续为学术界提供新的发现和启示。

八、旅游信息

  • 开放时间: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文物主要展出地)通常开放时间为9:00—17:00(16:15停止入馆),具体时间可能因季节或活动有所调整。
  •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但需提前预约。
  • 交通指南:可乘坐公共交通或自驾前往,交通便利。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其出土文物不仅展示了西汉时期的辉煌文明,也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科技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马王堆汉墓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