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瓦泽晒佛节——北派盗墓笔记作者云峰所著

18次阅读
没有评论

那时候从康定到瓦泽没有班车,我们花了一百块,找了辆拖拉机送我们,去之前还特意买了些吃的,像饼干方便面之类。北派盗墓笔记作者云峰所著

坐在拖拉机上,鱼哥看天说:“云峰,你看那朵云像什么,我看像个佛头。”

“不是佛头吧?”我抬头看了看说:“倒是像一个簸箕。”

小萱说像一支口红。

豆芽仔说像一块狗头金。

这年,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旅游产业,由于我们到的时间刚好是晒佛节前后,所以这里有部分村民已经在做民宿生意了,我们当晚到了瓦泽,就住在一家民宿旅馆,老板是汉族人叫张鑫生,他老婆是藏族人,名字忘了。

我半夜起来,看把头房间还亮着灯,就过去看了,把头带着眼镜,还在皱眉看羊皮图。

“没睡?”

“睡了,我都睡醒了把头,这图看出来什么了?”

“云峰,你过来仔细看这些塔,是方的还是圆的?”

“圆的啊,”我说。

把头说:“这有点奇怪,根据我之前的调查,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在木雅一带的深山里,发现过一种奇怪的石碉楼建筑群,不过全部都是方形的,是用片石堆起来的,有点像小形金字塔,可从未听说,有人发现过圆形的石碉楼。”

我指着羊皮图:“把头,这图最起码800多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上头画的这些石楼可能早就塌了,塌了自然就没人见过了。”

把头摇摇头,拿起图对着灯看,边看边皱眉说:“我总感觉…..似乎漏掉了某种细节。”

“砰!砰!”

突然有人敲了两下门,把头快速把羊皮图收到了怀里。

“谁啊?”

“我,老张,看你们这么晚了还没休息,特意送壶茶过来。”

把头示意我去开门。

民宿老板老张进来后,放下茶壶,笑道:“这是我们康定的特产,高原雪茶,我老婆泡的,二位尝尝怎么样。”

我是屁都不懂,我感觉一块五的茉莉花茶和一百块的龙井没啥区别,但把头可是品茶高手。

把头尝过后,眼神一亮道:“我从未喝过这种茶,浅尝微苦,舌后留香,后劲十足,真是神品。”

“呵呵,那当然了!”老张笑道:“雪山上的雪茶,是我们这里的稀世珍品,只有在本地才能喝到正宗的,外地买的都是假的。”

他马上从怀里抽出一大包说:“这一包一斤半,你们要的话,给我888。”

把头还没说话,他不断从怀里掏出东西,往桌子上放。

“这是我们康定雪域人参果,这是雪山花椒,这是雪山特级牦牛干,这是康定红景天。”

他站起来,又从裤子里往外掏东西说:“这是极地松茸,这是康定鹿茸片,这是雪山大豆,这是……”

“停!”

我靠,我说你是变魔术的吧?这都是放在身上哪的?

“等等啊,马上完。”

“这是野生尖贝,这是康定苹果干,这是真空装的窝子油糕,你看看你们要点什么?要全拿的话,给你们算个优惠价,2888。”

看着一桌子东西,我无语说:“你是个天才。”

“过奖,客人说好,才是真的好。”

把头笑道:“这雪茶确实不错,云峰,给人拿钱,买一袋。”

“把头!这也太贵了!888一袋!能买一吨猴王牌茉莉花茶了!”

吐槽是吐槽,我还是不情愿的给了钱。

把头笑道:“老张,我看你有辆面包车,能不能明天把我们送到石榴村,我们想去那里看晒佛节。”

“没问题!明天吃了早饭我就把你们送过去,我在这里生活二十年了,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我!”他拍着胸脯子保证。

我知道了,把头借口买茶是假,让他帮忙当向导是真。

第二天准时出发,老张边开车边介绍:

“晒佛节就是晒唐卡,石榴村有两张大唐卡,一张是现代的,另一张据说是唐代的,今天家家户户会拿着小唐卡,放到大唐卡旁边晒太阳,等下到了,你们要注意规矩,不能踩,不能吐痰,见到年长的女性一定要摘下帽子和人说话。”

我听的眉头直跳,唐代的大唐卡?

是真货?要是真的或者长度超过了两米,那就是国宝级文物!

小小石榴村,会有这种东西?

没亲眼见到之前,我不敢信。

豆芽仔惊道:“我去!唐代的!那要是真的!不得卖几十万!”

“当然是真的!”老张说:“前两年县里来专家鉴定过,说真的,并且还想征收到博物馆,不过遭到了村里人强烈拒绝,最后不了了之。”

我问:“要是真的唐代文物?没人偷?”

“有人偷!我老婆说过,那个唐卡前后一共被偷过七次!结果每个偷的人都死于非命,有摔死的,淹死的,车撞死的等等。”

“这个很邪门,你们别不信,知不知道那个大唐卡上画的什么图案?”

我猜测说:“卓玛(度母)?吉祥天母?大威德金刚?要不就是莲花生?”

“不,都不是。”

老张一本正经,告诉我说:“是狮头圣母拜阎魔。”

我一惊,狮头圣母不知道,但我知道阎魔神,那是藏区的死神,代表的就是死亡。

到了石榴村,远远看到冒浓烟,聚了很多人。

不少男女都穿着长围裙,百褶衣,女的头上包着蓝布,有人从人堆里挤出来,手中抱着一块奇怪的黑石头。

“老张,这是在干什么?”

老张说:“这是在烧石头,每年晒佛节一开始,藏民会搬一块白石头,在这里统一用火烧黑以后抱回家里放在床底下,据说能挡灾。”

我挤过去看热闹。

只见大火堆旁蹲坐着一位老妇人,她身上穿着破旧的棕色百褶衣,脖子上挂着几串珠子,一直低着头。

人会先把石头递给她,然后由她,把石头丢进火堆里烧。

火烧的噼里啪啦,突然。

可能由于这块石头太重了,堆着的干柴掉出来几根。

干柴还冒着浓烟。

无意中,在地上搭了一个倒着的三角形。

 

 

注释:

“狮头圣母拜阎魔”这一神祇组合的表述,可能涉及佛教密宗、民间信仰及文化融合的多重内涵。结合相关文献与搜索结果,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1. 神祇身份解析

狮头圣母

  • 可能的原型
    狮头圣母或指藏传佛教中的 狮面空行母(Simhamukha),又称狮面佛母。其形象为狮首人身(或三面狮首),身色深蓝或黑色,手持金刚杵、颅碗等法器,象征破除无明、降伏魔障的威猛力量。在密宗中,她属于空行母体系,与金刚亥母等共同构成护法神系,常见于宁玛派等教派的修法仪轨。

  • 文化融合的可能
    西夏崇信密宗,黑水城出土的唐卡中可见忿怒相护法神形象,若“狮头圣母”为西夏后裔对狮面空行母的本土化演绎,可能兼具党项文化与藏密特色

阎魔王

  • 宗教背景
    阎魔王(阎罗王)源自印度神话,原为古印度毗沙国王,后成为佛教地狱之主,掌管生死轮回。传入中国后,其形象逐渐本土化,宋代起常以包拯、范仲淹等清官形象出现,象征公正审判

  • 职能演变
    早期佛教中,阎魔王受因果业力约束,需承受地狱酷刑(如铜镬煎身);中国化后,其职能更偏向司法审判,与道教十殿阎罗体系结合,成为阴间秩序的维护者


2. “拜阎魔”的宗教内涵

  1. 象征性降伏与调和
    狮面空行母作为忿怒尊,其“拜”阎魔的动作可能隐喻以智慧调伏死亡之神,破除对轮回的恐惧。密宗强调“以暴制暴”,忿怒相神祇常通过威猛手段转化负面能量,此互动或体现密法中对生死二元对立的超越

  2. 双运修法的体现
    藏密中“父续”与“母续”的结合象征悲智双运。若狮头圣母代表母续(智慧),阎魔代表父续(威严),二者共修可能暗含修行者通过智慧与慈悲的统一证悟实相

  3. 民间信仰的演绎
    在汉藏文化交融地区(如川西木雅),可能出现地方化的神祇互动叙事。例如,西夏遗民可能将藏密空行母与汉地阎王信仰结合,形成禳解灾祸、祈求生死安宁的独特仪式


3. 历史与文献依据

  1. 佛教艺术的共现场景
    藏传佛教唐卡中,狮面空行母多单独出现或与莲花生、胜乐金刚共修,直接“拜阎魔”的构图罕见。但西夏至元代佛教艺术中存在神祇组合的创新,如榆林窟壁画中护法神与汉地神祇共绘,可能为此类组合提供灵感

  2. 民间传说与仪轨
    川西木雅地区流传的“西吴尔国”传说中,党项遗民保留西夏文化并融合藏汉元素。若当地存在祭祀狮头圣母与阎王的仪式,可能反映族群迁徙中的信仰重构,如通过神祇互动祈求庇护或平衡阴阳

  3. 跨体系神职互动
    佛教与道教神系的融合在《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常见(如玉帝与如来共治三界)。若“狮头圣母拜阎魔”源自类似叙事,可能体现佛道势力在冥界的博弈,或民间对神权秩序的重构想象


4. 文化融合的深层意义

  • 威权与智慧的张力
    狮象征无畏与破除痴暗,阎魔象征死亡与因果法则。二者互动或体现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拜)与超越(狮面威能),呼应密宗“即身成佛”的终极追求

  • 族群记忆与信仰重构
    西夏灭亡后,党项遗民在川西高原建立西吴尔国,其文化延续性可能通过神祇叙事体现。狮头圣母拜阎魔或隐喻族群在蒙古压迫下,借信仰寻求精神庇护与身份认同

需进一步考证的方向

  1. 文献溯源:查证藏文伏藏文献(如宁玛派典籍)或西夏佛教遗存中是否记载此类神祇组合

  2. 田野调查:考察川西、青海等地民间仪式,确认是否存在狮头女神与阎王共祭的传统

  3. 艺术比对:分析西夏至元代佛教艺术中的狮面女神与阎魔图像,寻找共现场景或符号关联

若此表述为现代创作中的虚构情节,则需说明其可能借鉴了藏密神系、汉地幽冥信仰及民间传说的元素,通过神祇互动表达对生死、权力等主题的隐喻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