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平淡如水的养伤生活

2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彭城兄弟撂下一句话便离开了,此刻已是深夜三点半。

徐姑娘扔给我车钥匙道:“春园宾馆,帮忙去送下人。”

“没问题,我开我车就行,我们的货款….”

“放心,我跟公司财务联系了,账已经上报,后天上午,差不多能到你们卡上。”

我点头,出了绿橄榄。

昼夜温差大,出来感到一股冷意,我拉上衣服拉链,快步追上提着塑料袋的彭城兄弟。

“彭大哥,这么晚了,徐经理让我送你们过去。”

二人没废话,直接上车。

我边开车边和他们聊天,想多打听一点儿麻仓土的信息。

彭老二坐在副驾道:“小兄弟,现在最少有十几个有钱人想买我们的货,你问也问不出来什么,就别瞎打听了。”

我笑了笑没再找话题,看了眼后视镜,或许是男人的第六感?我总感觉兄弟两没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

到了春园,两名打扮性感的长腿美女在门口等候,她两立即走过来挽住兄弟二人胳膊,四人有说有笑,进了宾馆。

我无奈摇头,感叹好白菜都让猪给拱了。

看那两妹子年纪顶多二十出头,而彭城兄弟的年纪,足够当他们老爸了。

在楼下抽完烟,我转身上车离开。

这批麻仓土十分贵重,我想要,但不会去插手。

因为我不敢,不敢去截胡。

在就是一旦我插手,和徐经理就做不成朋友了。

在饭桌上,永远不要伸手去抢别人碗里的肉。

把头曾教导我多交朋友,我一直记着。

后来这批老麻仓土落到了j公司手中,他们拿着这批土,去景德镇找老师傅定做瓷器,烧一件成品出来给老师傅30万工费,按件数计费。

如果有资深瓷器界人士在,应该听说过,太多人打眼上当了,仿出来的那一批东西除了制作者,根本无法分辨真假。

这导致我现在看到一些价钱便宜的元青花及永宣瓷器,都不敢下手。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前两年在佳士得拍出去的那件永乐甜白釉压手杯,那件对着灯光看,胎骨呈现了明显的虾肉红色,这都是“真品”独有特征。如果有朋友要买这类贵重东西,一定小心,如果已经买到手了,听我的,赶快卖掉。

回去后,我看到折师傅正在旅馆门口看月亮发呆,手上拿着瓶啤酒。

“折师傅,这么晚了还不睡,有心事?”

他喝了口啤酒,笑着说:“这两妮子岁数大了,不服管教,非得要过来。”

“两妮子?”

“阿春和小妹要来找你?”

折师傅一笑眼角能看到鱼尾纹,他微笑说:“还有七天是我生日,两妮子非跑来要给我过生日,说还要买蛋糕,我又不是小年轻,吃什么蛋糕,哎……劝也劝不住。”

“折师傅,那下周末就是你生日啊?”

他笑道:“是,11月27我生日。”

我槽…..我突然想起来了,我奶奶也是这天生日,折师傅竟然和我奶同一天。

我回不去,但我会往家寄钱。

第二天一早,我将阿春可能会过来的消息告诉了鱼哥。

鱼哥围着围裙正在烙饼,他扔了铲子,皱眉说道:“她来干什么,我不欢迎她!”

我劝道:“鱼哥,自伤蛇那件事都过去了,阿春受到了惩罚,她也是受害者,折师傅帮了我们这么多忙,我们应该给个面子,把头都同意了。”

鱼哥弯腰将火关小,一脸无所谓道:“哦,既然把头同意了我就不说什么了,让她来吧。”

我看着他心想,“熟鸭子嘴硬,鱼哥你就傲娇吧,你心里还有阿春位置,都写在脸上了,还想隐藏。”

养伤这段日子过得十分平静。

第三天上午9点多,我正在床上躺着睡觉,豆芽仔突然冲进来喊:“到了到了!峰子快起来!我们钱到账了!八百多万!”

“别动我,我再睡会儿。”

“睡什么睡!一天天就知道睡!

“赶紧起来!”豆芽仔一把掀开我被子。

我下半身穿着个黑裤衩,当下一脚蹬过去,把豆芽仔踹了个踉跄。

10点多,徐姑娘带着人来取货,她认真检查了一遍,确定东西都没问题后笑着和把头握了握手。

“王把头,咱们算是第一次做生意,希望以后还能打交道。”

把头脸上挂着微笑:“徐经理说的是,你们公司讲诚信,以后有机会多合作。”

走之前,徐姑娘回头看了我一眼,笑着摆了摆手。

“前天晚上你跟这女的去酒吧了?”

我回头看向小萱。

小萱醒后休息了两天,脸色好看红润了许多。

“没有,我们去的舞厅,没喝酒,玩到四点多就回来了。”我解释说。

小萱哼了声,双手环抱,板着个脸不说话,

吃过午饭,鱼哥开车拉把头去市里建设银行,县城没建行。

为什么我老喊县城?因为这年康定还没成立县级市,它只是个靠旅游业农业发展的小县城。

我没买到编铜钱剑用的剑骨,就自己找不锈钢板,用砂轮机做了把剑骨,然后耐心的开始用红绳串铜钱剑。

我要编一把60多公分长的宝剑,大概用190多枚铜钱,我留的足够。

铜钱剑的把手有两种,一种是摞成一串呈圆柱形,一种是不摞起来的。

前者握持手感好,缺点是看不到铜钱面文,后者握持手感差,但能清楚看到铜钱面文,更适合摆放观赏。

编剑没什么技术含量,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万一编错了,只能拆掉重新编。

做了三个多小时,我编好了。

灯照下,铜钱剑金光闪闪,每一枚铜钱都被红绳牢固的绑在剑骨上,这宝剑抓在手里,给我一种强大的信心。

这种香火钱是七月爬的克星,我瞬间感觉自己九叔附体,眼前就算有一头僵尸,我都能一剑刺死。

这次,我们平均每个人分到了一百多万。

这一年我已经赚了两百多万,到年底之前突破三百万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2005年,我20岁,年入三百万,还可以?

这男的有钱了有两种情况,一种像豆芽仔一样一分不花,只存不出,还有一种是大手大脚,吃喝嫖赌。

我花钱比较大,但我讨厌吃喝嫖赌,我的钱都用来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我先往东北老家寄了八万块,换了部新款手机,给小萱买了一条铂金项链当礼物,然后又找关系,买了一块儿金条和一块儿九转雷击枣木。

我要给我的宝剑,做一把剑鞘。

真正的雷击枣木很少,九转的意思是一棵枣树被雷劈了九次,这种更少。

我打电话通过朋友,联系上了长白山一位跑山人,先把钱转过去,然后人把雷击枣木通过快递发过来,我大概前后等了六天才收到货。

网上说鉴定雷击枣木的方法一是看沉水,二是看雷击纹,这种办法早就过时了,一些枣木密度大,天生就能沉水,至于雷击纹,只要枣木打湿水,连上特制的高压电,几秒钟就能做出雷击纹。

我说两个鉴定办法。

一是看,二是闻。

看雷纹表面,如果木头表面是一大片一大团的黑雷纹,就是假的,是电击做的假。

闻木头味道,将枣木刮一点,用打火机烧,真正的雷击木,有种闻的到的螺蛳粉味儿,螺蛳粉味道越明显,代表品质越高。

我先将雷击木切割,然后一点点掏空中间,做成一体式刀鞘。

然后我用攒刀在表面刻出凹槽纹,在把买来的金条熔掉,加入松香和凝金剂,沿着刀鞘花纹凹槽,将金水灌入,做成了错金工艺。

剩下最难的就是打磨,因为太耗费时间。

先用锉刀磨,然后用细砂纸磨,我那段时间真的魔怔了,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余下时间全都用来打磨。

每当夜深人静,小旅馆我的房间内,总会传出“嚓嚓嚓”的动静声。

百年香火铜钱剑,加九转雷击枣木错金刀鞘,怎能不厉害?

做好的那天早上,小萱端着洗脸盆从卫生间出来。

我猛的抽出铜钱剑,挥舞了两下,一剑刺了过去!在离小萱剑半米距离时猛然收剑,试了好几次才对准刀鞘插回去,然后负手而立。

小萱冷冷盯着我看了几秒钟,一抬手,将脸盆里的水泼了我一头。

“神经病。”她端着空盆走了。

我没说话,抹了把脸。

 

注释:

 

乐甜白釉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经典瓷器,因其独特的造型与工艺备受推崇。


一、基本特征与历史背景

  1. 造型与工艺
    压手杯的造型为口沿平坦外撇,腹壁竖直,自下腹内收,圈足,握持时贴合虎口,稳重舒适,故称“压手杯”。其胎质细腻如糯米胎,底足晶莹光滑,甜白釉肥厚莹润,釉色白中微闪青,带有橘皮纹和细密棕眼,迎光可见肉红色胎体。

  2. 装饰与款识
    永乐压手杯以青花为主流,纹饰包括双狮滚球、鸳鸯、缠枝莲等,且款识巧妙融入图案,如双狮滚球纹中心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或六字款,字体细小清晰。但甜白釉压手杯多为素面或暗刻纹饰(如双龙、莲花),需透光方可见,且多数无款,仅少数署篆书款。

  3. 釉料与发色
    永乐时期使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钴料,青花发色浓艳,铁锈斑明显,但甜白釉压手杯则以釉色取胜,釉面呈现“蛋白”般的柔润感,因釉层厚实,光线散射形成独特柔和光泽。


二、真品鉴定要点

  1. 釉色与胎体

    • 甜白釉需洁白莹润,釉面肥厚,透光可见细密棕眼和气泡,底足积釉处呈淡淡虾青色。

    • 胎体极薄,部分器物可透见手指螺纹,但器底因工艺处理不透光。

  2. 纹饰与款识

    • 暗刻纹饰流畅细腻,与后期仿品的生硬刻工形成对比。

    • 青花款识自然融入纹饰,青料发色深沉,铁锈斑深入胎骨,仿品则多浮于表面。

  3. 存世情况
    永乐压手杯传世极罕,故宫博物院藏有3件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苏州博物馆藏1件,甜白釉压手杯未见明确记载,或为后世争议或仿制对象。


三、争议与鉴宝事件

  1. “王刚砸杯”事件
    2012年,河北藏家付常勇携一对“甜白釉压手杯”参加鉴宝节目,被专家判定为仿品后遭砸毁。事后第三方机构鉴定为“明代真品”,估价2亿元,但法院以藏家签署免责协议为由判其败诉。此事凸显鉴定的主观性与文物市场的复杂性。

  2. 甜白釉压手杯的存疑
    部分学者指出,文献记载的压手杯以青花为主,甜白釉压手杯是否存在尚无确凿证据。目前公认的永乐甜白釉瓷器多为碗、梅瓶等器型,压手杯或为后世混淆或臆造。


四、历史地位与影响

永乐压手杯开创了明清官窑瓷器书写帝王年号款的先河,其工艺代表了明代制瓷巅峰。甜白釉瓷器因永乐帝的偏爱成为宫廷主流,据御窑遗址发掘,永乐前期地层中甜白釉瓷器占比超98%。后世仿品多胎体厚重、纹饰粗糙,缺乏真品的莹润与灵动。


总结

永乐甜白釉压手杯是否存在仍存学术争议,但其作为永乐瓷器的代表,凝聚了明代御窑的工艺精髓。鉴定需综合釉色、胎体、纹饰等多维度分析,而市场中的高仿品与鉴宝纠纷亦提醒藏家需谨慎对待“天价”传闻。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