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吃瓜群众夜生活 #远古青瓷

18次阅读
没有评论

盗洞底部,那双“黄眼睛”和我对视了几秒钟,然后嗖的消失在了黑暗中!速度很快。

我知道,这玩意儿是黄鼠狼。

这古墓透着邪乎。

一般来说,黄鼠狼在坟墓里打窝,会严重破坏阴宅风水!

墓主死了几百年的老墓还好,如果是新坟,怕是会影响到死者家属和儿孙后代,因为亡者不能安宁。

“喂!你在那儿干什么!”

我忙起身后退,说好奇,看下热闹。

“快走!瞎看什么热闹!”工作人员撵我走。

考古队的专家已经勘探过了,接下来一步就是抢救性发掘。

我估计考古队是想早点下班,没太当回事。

半小时后,一辆大型挖土机开了过来,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对讲机指挥下,划定了一片区域,直接开始挖掘。

此刻已是傍晚六点多,天色擦黑。

到了吃晚饭时间都没多少人离开,警戒线外,甚至有人拿着黄瓜面包就地啃了起来。

灯光亮起,响起了挖土机轰鸣声。

小萱拽了拽我衣服,小声说:“云峰,你看那个老头,是不是电视上那个?”

“在哪里?”

“就那里。”

我一看,还真是。

不过我并不打算过去问,都是同行干的活儿,我又不是穿制服的,干嘛去给自己找事儿啊。

我之所以留下,原因和在场的吃瓜群众一样,都是好奇,看热闹。

“啤酒香槟!饮料瓜子!啤酒香槟!饮料瓜子!”

“啤酒凉的吗?多少钱?”

“凉的!井水冰过了的!一块二!”

“给我来一瓶!”

“我也要一瓶!”

“好嘞!两块!”

“没一毛钱找了,瓜子本来卖一块,八毛给你一袋,可以?”

“行啊!亮子!这小子会做生意!”

卖东西的是个平头小伙子,提个大篮子,一脸稚气未退,肯定没满18周岁。

我自己要了瓶啤酒,替小萱要了瓶香槟,香槟在超市买五毛钱,他这里卖一块钱,不过无所谓。

人很多,平头小子一篮子东西很快卖完了。

他叼着烟,和周围人大声交谈,唾沫横飞,从世界局势谈到了航空母舰,又从太空空间站谈到了女人。

挖土机声音很大,他嗓门也很大。

有人问:“亮子,我最近qq上加了个女的,她总半夜三根的给我发消息聊天,你给我分析分析吧。”

“没问题。”

他想了想说:“兄弟,这是你的机会啊,女生半夜找你聊天,尽量不要错过,因为女生很容意对陪她熬夜聊天的人产生好感。”

“我知道,我已经对她表白了,可她说对我有一定的好感,但暂时不想谈恋爱,这咋回事啊?”

这叫亮子的小平头又想了想,说:“那个女生可能是第一次谈恋爱,她这不是在敷衍你,对你有好感也是真的,但是她把自己第一次看的很有神圣感,这就造成了一种谨慎带考察的心理,所以才会这么说。”

“那我该怎么办?”

“不用太刻意怎么办,顺其自然,多陪她聊天,多接触,对方就会慢慢淡化这种心理,到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嗯……果然有道理。”

又有人问:“亮子,那你说我跟我老婆天天打仗咋回事儿?现在我晚上跟她亲个嘴儿都打我。”

平头小子笑道:“哥,因为你太邋遢了,你看你牙黄的,牙缝里还沾着韭菜,你老婆当然不愿意了。”

人群顿时哄堂大笑。

又旁听了一阵,我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以后肯定能找个富婆,少奋斗三十年。

“来了来了!”

“快看!”

“棺材头露出来了!”

“老天爷!好大的棺材!”

挖土机挖了个坑,指挥人员忙挥手大声喊停,已经看到棺材了。

我越看越皱眉。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隔着这么远,我都能看到棺材表面,隐约有些花纹?

考古队断错代了,这绝不会是商代早期的墓葬。

这种棺材表面刻花纹的行为,年代应该远晚于商代。

土坑椁室墓,它没有墓顶和墓室,椁室就是墓室。

人死后,刨个正方形大坑,将棺椁平放于大坑内,在埋土掩盖,换言之,这个巨大的石棺就是椁室。

考古队几人非常兴奋,因为石棺看起来整体密封完好,并没有被盗墓贼打开破坏的迹象,可能是发现的早,盗墓贼没来得及打开石棺,只是拿走了棺材周围一些零散的陪葬品。

在石棺材周围,还发现了十几个碎裂的青瓷陶罐儿,考古队之前判断说是商代墓,原因就在这些碎陶罐儿,它是远古青瓷样式。

人挤人。

“云峰!棺材挖出来了吗?我看不到!”小萱着急的踮起脚尖说。

我把她抱了起来。

“看到了吧?”

小萱高兴说:“能看到了,就这么举着我。

我举了两分钟,胳膊发酸,索性把小萱顶起来,让她骑在我脖子上看。

她身上有股味道,沐浴露的香味。

由于看的人多,考古队怕出事,于是决定把石棺从土坑中吊出来拉走,起重机和货车早就在旁准备了。

这种小型油压起重机野路子有用,叫油葫芦。

用的双股钢丝绳,绑好后有人大喊:“好了!起!”

油葫芦的液压杆开始缓缓发力,巨大的石棺晃了晃。

几秒钟后,开油葫芦车的司机推开窗户,大声道:“不行!这角度起不来!这棺材目测最少八吨重!”

“那怎么办!”

司机着急喊:“要不你们找辆大点的车!要不就让勾机平条路!我车在下去一点儿吊!或许能吊起来!”

“好!”

又指挥挖土机平路,忙活了一阵,司机操纵着油葫芦起重杆,探出头,紧张的看着自己车前方。

这次,钢丝绳瞬间绷紧拉直!一点点,颤颤巍巍将石棺吊了起来。

司机一边紧张的操控,一边大声喊:“让让!让让!别站在那里!”

几乎没人听,人群议论纷纷,有手机的都掏出来拍照。

几十把手电,照在石棺上晃来晃去。

我愣愣的看着。

花纹……

怎么是这样式的…..?

刚才只看到有纹路,看不清是什么,现在看清了。

石棺左右两侧,雕刻的竟然是百花图案!

各种花。

牡丹,月季,荷花,甚至有玫瑰的图案。

这是什么??

过去棺材上一般都雕龙,凤,灵魂升天图,北斗星图,羽人图,仙人接引图等。

这种百花图案,别说见,简直曾所未闻!

突然,人群嘈杂,有人喊道:“你们听!棺材里好像有声音!”

起初没人在意,紧接着现场突然安静。

土迹斑斑的石棺离地三四米高,吊在半空中轻微晃动。

开吊车的司机手中动作停了,他脸色变的极其难看。

我也听到了。

清楚的听到,棺材里传来的声音先这样式的。

“”吱…..喳….吱…..喳…..”

然后,声音又变的急促尖锐,像女人夹着嗓子那种声音。

“咦…..咦…..咦…..”

就这种声音,听的很清楚。

人群被吓的齐刷刷朝后退。

开油葫芦车的司机离的最近,透过玻璃看他脸色便知道,他被吓到了。

他手忙脚乱中出了错,本来该往上提,操作成了往下放。

瞬间!棺材在半空中下降了一米!

石棺自身重量,加上这股突然的下坠力,导致双股钢丝绳,突然砰的一声断了!

巨大的石棺,从半空掉了下来!

重重的摔在地上,棺材翻了,棺材盖儿也被摔开了。

只听哗啦一声!

数不清的银币撒了出来!

几秒钟功夫,像黄豆一样,堆成了小山!

有一窝好几只黄鼠狼,从银币堆中钻出头来看了看人群,瞬间窜到了黑暗中。

有人喊:“卧槽!吓死人了!原来他妈的是黄鼠狼的叫声!”

很多人面面相窥。

随即有人直接冲了过去,从地上抓起一大把银币!塞怀里,扭头便跑!

工作人员马上厉声呵斥:“放下!不准拿!都放下!”

谁听啊,根本没人听!

所有人都冲上去哄抢。

有的甚至脱了衣服,用衣服包!现场乱成了一锅粥。

我一脚蹬开一个人,硬挤过去,伸手抓起一把便揣进了兜里。

然后,我拉着小萱向外跑。

因为我听到了周围的警车声,不止一辆。

 

注释:

远古青瓷:起源与早期发展

1. 定义与时间范围
“远古青瓷”通常指中国早期青瓷的雏形,即原始青瓷,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并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逐步发展成熟。严格意义上的“远古”在新石器时代并无真正瓷器,但原始青瓷被视为瓷器技术的萌芽。

2. 起源与工艺特点

  • 原料与烧制:原始青瓷以高岭土为胎,表面施石灰釉(含铁元素),在1200℃左右高温烧成,胎质较陶器更致密,吸水率低,釉色呈青黄或青绿色,但因技术不稳定,釉层厚薄不均。

  • 器型与用途:多为仿青铜器的尊、罍、豆、罐等,用于祭祀、陪葬或贵族日常生活。

3. 历史发展阶段

  • 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如江西吴城、浙江德清),胎体粗糙,釉色斑驳,但已具备瓷器基本特征。

  • 春秋战国:技术提升,釉色更均匀,纹饰简化,常见弦纹、水波纹。

  • 东汉(成熟期):浙江上虞等地窑口使用龙窑技术,烧制出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的青瓷,标志成熟青瓷诞生。

4. 考古发现与意义

  • 重要遗址:浙江德清火烧山窑、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江西鹰潭角山窑等出土了大量原始青瓷,揭示早期制瓷业分布。

  • 文化价值: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关键产物,为后世青瓷(如越窑、龙泉窑)奠定技术基础,反映古代手工业与审美的进步。

5. 与成熟青瓷的区别

特征 原始青瓷 成熟青瓷(东汉以后)
胎质 较粗,含杂质,胎色灰白或褐色 细腻坚硬,胎色灰白均匀
釉色 青黄不均,易剥落 青绿莹润,釉层均匀稳定
烧成温度 约1200℃ 1300℃以上
用途 贵族专用,礼器为主 广泛使用,兼具实用与艺术性

6. 延伸知识

  • 釉的奥秘:青瓷釉色因铁元素在还原焰中呈青色,技术难点在于温度与气氛控制。

  • 著名遗存:故宫博物院藏战国原始青瓷甬钟、浙江省博物馆藏东汉青瓷四系罐。

总结
“远古青瓷”主要指商周至东汉的原始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源头。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见证,也承载了早期文明的礼仪与审美需求。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