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头大喊一声:“跑!”
我们疯了一样,掉头就跑!
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什么了!
在漆黑的墓道中,几把手电光闪来闪去,跑的急!小萱摔了一跤我去扶她,趁这时,我回头打着手电看了眼。
棺材里的黑水,就像粘稠的黑血!顺着主墓室向外流淌,此时,那种奇怪的香味闻着越发明显,离这么远我都有闻到。
用最快速度出去,把头吩咐赶快用木板盖上了盗洞,然后把头闻了闻自己衣服,他着急说:“都赶快去河边洗澡!然后把衣服脱掉烧了!”
“洗澡?烧衣服?怎么了把头?”豆芽仔不解问。
“现在别问这么多!快照我说的办!具体原因我等下再解释!”
我们急匆匆小跑着去到独龙河边儿上,在把头催促下,我们几个大男人脱了衣服跳到了水里。
看小萱略带犹豫,我劝道:“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听把头的!我们几个男的都不看!你赶快下来洗!”
我隐隐猜到,把头让我们下河洗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衣服上和身上有那种奇怪的香味。
小萱哦了一声,开始解腰带,脱衣服。
看到豆芽仔眼睛余光偷偷的瞥,我啪的朝他脑袋上扇了一巴掌,呵斥他别看!
河水流速很快,水冲在身上感觉很凉,往年康定折多山上九十月份就会下雪,所以这时候比较冷了,冰冷的凉水,泡的人打哆嗦。
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我们把脱下来的旧衣服集中起来,在营地旁生了堆火全烧了,烧的不光衣服裤子,还有所有人的小裤衩。
一行人围坐在火堆旁,身上没那种香味了,把头还不放心,他从包里找出来半瓶花露水,让我们在手上腿上都抹一点。
把头深吸了口烟,他扭头看了眼盖着木板的盗洞方向,眼神中带着两分惧怕。
鱼哥往篝火中扔了根树枝,开口问:“把头,那棺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豆芽仔也说:“是啊把头,我也好奇,不会有个大粽子在里头吧?”
粽子就是僵尸,晚上听到这两个词谁心里都不舒服,我呵斥豆芽仔别乱说。
过了几秒钟,把头才眯着眼沉声道:“我们是北派的,蜀地这里属于南方,所以,以前很多东西你们年轻人都没听说过,你们知道蜀地悬棺葬的传闻吗?”
众人都摇头。
我倒是听说过一点,但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这种葬法很神秘,有很多未解之谜,那些专家到现在都在研究。
把头抽烟呛着嗓子了,他咳嗽了一声,开口说:“我给你们讲个真实故事。”
“大概在二十三年前,河南许昌,一个外号叫赵老锣的老把头,他受一位有钱老板的嘱托,带着他的人,去了四川珙县的螃蟹溪附近,想盗一具在山洞里的僰人悬棺。”
“你们几个,知不知道僰人?”
我们几个互相看了一眼,摇头,完全没听说过。
把头踩灭烟头,眯眼道:“僰人是宋元时期生活在川南一带的一群原始少数民族,这群人数量不多,比当时苗寨的苗人都神秘,几百年后,这个种族被明朝军队消灭了。”
把头扭头问我:“在长江两岸的巫峡山上的山洞里,有很多古代的烂棺材,云峰你知道这事儿吧?”
我点头说知道,听人说,好像棺材里葬的都是以前的巴人。
把头摇头:“他们搞错了,不是巴人,是僰人,三峡山上,那几百具烂棺材里躺的都是僰人。”
把头回忆,继续讲道:“那时候,许昌的老把头赵老罗一行七人,他们爬巫山盗悬棺,不是为了找陪葬品,而是为了盗古僰人的干尸。”
我疑惑问这干啥?还没听说过国内有人专门收干尸的。
“你们年轻,没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候社会上最流行三件事,一是气功大师,二是神医偏方,三是科学养生。”
把头讲道:“当时有种偏方传言,说把古僰人的干尸磨成粉末,女人喝了以后能提高皮肤弹性,可以美白,可以丰胸。”
豆芽仔正在吃干粮,听到把头这话他噎到了,红着脸大声咳嗽,鱼哥帮他拍后背。
小萱惊讶问:“把头,这是真的吗?”
“怎么,你想试试?”
小萱连忙摇头。
“可能有点效果吧,听说当时国外也有人用木乃伊粉泡咖啡的习惯,”把头说:“赵老罗那七个人,后来全死在了巫峡山上,当年我问过几个四川的行里人,他们给我的回复是一样的。”
“赵老罗七个人身上沾了一种香味,这种香味引来了野猴群,猴群把他们分尸了,有的猴子拖着一段大腿,有的猴子抱着个脑袋,当时吓到了不少人。”
我脸色发白,把头说的香味肯定是我们刚才身上的香味。
把头沉声说:“我第一时间让你们洗澡,因为古书上说过,僰人好勇斗狠,有两个本事,一是成年男性普遍力气极大,二是他们会神秘的驯猴术,当时明朝出动了几万人部队才消灭了他们一千多人。”
“所以,今天晚上睡觉要机灵,都醒着点别睡太死,云峰,你和芽仔前半夜守夜,后半夜再换人,希望别出什么岔子吧。”
众人点头。
后来我专门研究过,词典里有个词儿叫“僰人训猴”,很神秘的一种本事。
10点多一点,其他人陆续去休息,我和豆芽仔看着火堆守夜。
11点钟,豆芽仔双手环抱,他靠着一颗小树打起了呼噜,睡着了。
我没叫他,只是自顾自的抽烟,守着火堆发呆。
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抹玛珍,掏出竹笛子看了看,我眼眶有些湿润,仿佛看到玛珍就坐在火堆旁,她一身白衣,在对我微笑。
午夜12点,豆芽仔从靠着睡变成了躺着睡,他四仰八叉躺在地上,嘴巴微张开,嘴角流着口水。
不知道是蚊子咬了还是虫子咬了,豆芽仔闭着眼反手伸到了裤子里,扣自己屁股,这时,我突然看到了他的红裤衩,瞬间脸色大变!
我跑过去,直接晃醒了他。
“啊…..怎么了峰子,换班了啊?”豆芽仔睡眼惺忪的说道。
“刚才把头让烧衣服!你是不是没脱小裤衩!”
豆芽仔挠头道:“没啊,买一条新的不得花十块钱啊,我这裤子上根本没香味,我闻了,是臭的,不信我脱下来你再闻一下。”
注释:
蜀地的悬棺葬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丧葬习俗,主要体现为船棺葬和崖壁悬棺葬两种形式,反映了古蜀先民的生态适应、宗教信仰以及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一、船棺葬:巴蜀地区独特的土葬形式
-
葬具特征与分布
船棺葬是将整木凿成船形棺椁,埋于土中的葬俗,盛行于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船棺通常由楠木制成,长度可达6-7米,形似独木舟,棺内常随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生活用品及武器。例如,成都青白江发现的战国船棺墓葬群中,出土了铜剑、矛、印章及大量陶器,部分墓穴甚至保存完整,未被盗掘。 -
文化内涵
-
水居生活的投射:巴蜀先民依水而居,舟船是其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船棺象征“载魂之舟”,寓意亡者乘船抵达彼岸世界,与《蜀王本纪》中“送魂”的记载相呼应。
-
社会等级与信仰:船棺中随葬的青铜礼器(如编钟)和精美漆木器,表明墓主人身份尊贵。此外,棺内常发现稻谷、桃核、动物骨骼等,反映“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
-
考古发现
近年来,青白江双元村、蒲江鹤山镇等地相继发现大规模船棺墓群,年代跨度从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填补了商周至战国晚期蜀文明序列的空白,为研究巴蜀文化提供了重要实证。
二、崖壁悬棺葬:僰人的“升天”信仰
-
分布与形式
蜀地悬棺葬的另一典型是僰人悬棺,主要分布于四川宜宾珙县、兴文等地。棺木多置于临江绝壁的木桩或天然岩洞中,下临深溪,高度可达数十至数百米。例如,珙县麻塘坝的悬棺群,棺木多面向东方,象征对太阳的崇拜。 -
技术与信仰
-
技术谜题:悬棺如何放置于险峻崖壁仍是未解之谜,推测可能使用原始吊装技术或利用水位变化。
-
宗教观念:僰人认为悬棺葬可使亡魂“升天”,吸收天地灵气,同时防止野兽侵扰。民间传说中,悬棺还能驱避瘟疫,体现了对山水自然的崇拜。
-
-
历史延续
僰人悬棺习俗从春秋延续至明代,跨越两千余年。元明文献记载其“悬棺越高,福气越好”,反映了这一葬俗的持久生命力。
三、蜀地悬棺葬的文化意义
-
生态与文明的融合
船棺葬与悬棺葬均体现了古蜀人对水环境的适应。船棺葬依托平原水系,悬棺葬则选择险峻山地,两者共同构成巴蜀多元的丧葬文化图谱。 -
文化交流的证据
蜀地悬棺葬中发现的楚式青铜器(如蟠螭纹盏),表明巴蜀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存在贸易或战争联系。同时,悬棺葬俗通过南岛语族的迁徙,可能影响了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的葬俗。 -
研究价值
船棺与悬棺的考古发现,为探讨古代巴蜀的社会结构、生产技术、宗教观念提供了关键材料。例如,青白江船棺墓群揭示了开明王朝时期蜀国的经济繁荣与军事扩张。
四、悬棺葬的现代研究与保护
目前,中国学者通过科技考古和国际合作,深入分析悬棺葬与“海上丝绸之路”及早期人类迁徙的关联。例如,福建武夷山船棺的棉布残片证实了东南地区悠久的纺织史,而东南亚悬棺葬的发现则提示文化传播的路径。未来需加强跨学科研究,推动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总结
蜀地悬棺葬是古代巴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船棺土葬的生活化特征,又蕴含僰人悬棺的宗教神秘性。其背后折射出古蜀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灵魂观念的具象化表达,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为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