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归途听闻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把头,你以前来没来过秦皇岛?”
“来过,不过是多年以前了。”
“秦皇岛古墓不多吧?好像没听说过什么大墓,咱们行里人我也没听说谁是这里的。”
把头看着车窗外说:“自古以来,靠海的地方古墓都不算多,比不上山西陕西内蒙,至于出名的行里人,还是有几个的,以前的关老七就是这里人。”
“关老七?把头,这人我好像一点没听说过啊。”
“没听说过正常,云峰你今年才多大,关老七要是现在还活着,起码得九十多了,当年和王绍义搭伙盗清陵的就是这个关老七,这人和我有过一面之缘,那时我还小,印象中这人大烟不离手,说个话五句要骂三句,他烟袋锅底下还吊着块儿质量上等明代龙纹白玉佩,云峰,王绍义你总该听过吧?”
“听过,王绍义是王守义兄弟吧?做十三香那个。”
“云峰你啊….一天天没正形。”
刚好等红灯,我停下来笑了。
我当然知道王绍义,虽然差着辈分,但这人在行当里很出名,纯正的野路子,当年孙殿英盗了慈禧墓后他装成弹棉花的白天走街串巷,晚上偷摸搞了清东陵不少陪葬陵,甚至还有个说法,说夜明珠在他手里,在被警卫队抓到前他一口吞肚子里了,至今下落不明。
陕西吃隋唐,山西吃宋金,内蒙吃高古,河南吃商周,河北吃明清,这是我对北方的总结。
细心的人看我们这几年的路线就能理解这五个短句。
北方大墓多,并不是分布的哪都有,而是集中分布,我很少在河北做活儿是因为不太喜欢搞明清,明清墓并非都穷,也有很肥的,难度也低,这是个人喜好,也和把头的教导有关,因为我十六岁入行,第一个活接触的就是西周大墓。
还有一个原因,河北的大墓基本都被瓜分了,包括某些清陵和中山国遗址区,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一些中山国文物,尤其那种造型精美,但个头一看就偏小了的玉簧玉环,还有表面有“三叉戟”图案的青铜器,这些都是中山国的东西,有专家说这种“三叉戟”图案代表了“山”字,我不是很同意,我觉得可能它是王室专有的一种族徽,相似的图案在商代晚期青铜器上也能见到些,可能河北的中山国建立者和某个西周诸侯大家族有关系。
这个中山国遗址离田哥地盘很近,那为什么让九清水吃了?关于这点我问过田哥,但他明显不想说原因。田哥肯定不怕九清水,又联想到上次回关九清水明显和洛姨认识,我猜可能是和洛姨有关。
红灯变绿,我继续开车。
这时把头突然说:“云峰,我突然记起了一个地方,秦皇岛有个扶宁县,县城有个叫坟坨村的小村子,在村子西南方不远有座西汉墓,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被人开锅。”
“把头,这什么时候的事儿?”
“大概十多年前,当时我有别的事儿耽搁了,后来没在来。”
“那没了啊把头!何况西汉墓,连傻子都能看出来,肯定早被开锅了!”
坟坨村,我一听这村名就知道肯定有东西,汉墓十墓九空,当时没搞现在基本上不用去看了。
把头摇头笑了笑,表情并不在意,这时前方车流突然慢了下来。
我下去看了眼,立即又上车。
“有情况把头,前头有交警拦车。”
“又没喝酒,怕什么。”
“不是把头,这车是黑车,手续都没有….”
一路上我就怕碰到这种情况,眼下只要出了这地界就能上国道,一旦上了205,那就是天高任鸟飞。
于是我马上往右边儿挤,前车一动,我猛打方向插过去,然后半个车身压着马路牙子,一点点往后倒。
好在看到的早,没被发现!之后逆行了一段距离,到十字路口掉头跑了。
“把头,先别走了,我对路不熟,不知道哪个路口还有查车的,等晚上十二点过后咱们再赶路。”
天已经黑了,将车藏好,我又从兜里掏出张美女上门的小卡片,顺着门缝塞了进去,然后和把头在附近找了家餐馆进去了。
趁着吃饭功夫,我跟老板打听查车的事儿。
餐馆老板没多想,说:“正常,眼看过年了,查酒驾的。”
我本想跟本地人问条安全路线,一听查酒驾的松了口气,都是到点下班的事儿。
另外,我正式宣布戒烟失败了。
把头说的对,要是什么都戒了,还不如去当和尚。
等菜上的功夫,突然进来了两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都是南方腔,坐在了我们后边那桌,二人要了瓶二锅头就着花生米喝了起来。
“格老子的,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你婆娘又生了啊。”
“滚你娘蛋!”
这人往嘴里扔了颗油炸花生米,边嚼边说:“阆中之战啊!”
我耳朵立即竖了起来。
把头也在第一时间放下了水杯。
把头和我对视了一眼。
我立即将凳子靠后了点儿。
“旧武会你听说过吧?那多牛啊,结果半月前被一个神秘人上门踢馆,差点让人给打穿了!”
另一人笑道:“你又吹牛比,咋的,你看见了?”
“我没看见!但我哥们的哥们的师傅就是旧武会的!他跟我讲的,这事儿百分百假不了!”
“听说是旧武会的一位高手在外游历看上了一个女的,这女的很漂亮,这高手就把这女的强行绑上山给那个了,万万没想到,这女的有个哥哥是长春会的,于是人便找上了门要个说法。”
“旧武会这位高手自然不会承认,双方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这女的哥哥不是对手,当场被打死了!那女的因为看亲哥惨死在眼前,自己也受了侮辱,于是便咬舌自尽了。”
“旧武会封锁了消息,不料还是让长春会知道了,猜怎么着?”
“长春会的新会长年轻气盛!当场拍了桌子!派出了挂门第一高手水无常前去讨要公道!”
“水无常是谁?”
“水无常你都没听说过?呵呵,你算问对人了,我见过这人一次,身高一米九,长发及腰,那手比扇子还大,单手能捏爆人的脑袋!两年前长春会精神病院大暴乱,水无常单手挡门,那晚死在他铁掌下的高手最少五百人!”
“嘶….这么牛比?那旧武会是惹上岔子了啊。”
“可不是嘛!也有传言说其实这次的事儿是长春会策划的,为的就是个出师有名!当然这事儿没有证据,我不能瞎讲。”
“对对,别瞎讲,后来呢?”
“后来就打起来了啊!”
“一掌一个!水无常从锦屏山山脚下,一路打了上去!中间那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旧武会的会长!苦拳何为武眼见情况不妙,只能亲自下场。”
“水无常看到他出现,碗口那么粗的竹子,他一掌拍断!隔着五百米远,直接当标枪扔了过去!”
“那是眨眼即到!只见何为武单掌接住!他步步后退!右脚一踏,又猛推了回去!”
“水无常不为所动!眼看着飞到眼前!他一个旱地拔葱跳了起来!双脚猛踏竹子,接着这股力道,眨眼间便冲到了何为武面前!”
“停停停!不对劲儿,你刚才说隔着五百米远,这个水无常踩一下竹子,飞不了五百米远吧?”
“我什么时候说五百米的!你听错了!我说的是五十米!”
“五十米也怕是不行吧?”
“怎么不行?你以为第一高手的名号是白叫的?人会武当梯云纵!”
“哦,那倒也合理。”
这人又道:“可惜何为武引以为傲的苦拳也没有挡下水无常,二人交手八十招儿他便吐血败了。”
“艹,旧武会内高手如云,照你这么说,就没有能拦下他的?”
这人喝了口酒,吧唧嘴道:“别急,听我说完。”
“何为武虽是会长,但并不是旧武会最强的,最强的其实是一个疯子!这人外号雷霆之鼓,叫谢小榕。”
“雷霆之鼓?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有点儿煞笔啊。”
“你管他煞笔不煞笔,人就叫这个外号!这人使的武器是一个重达三百斤的实心拨浪鼓!表面刻有印花雷纹,威力极大!随手一挥便有开山裂石之威!”
“水无常和谢小荣在从白天打到了黑夜,。整整交手了三天三夜!直到二人精疲力尽,还是不分胜负!于是二人便在月圆之夜签下了停战协约,约定由旧武会赔偿八百万给长春会,并低头道歉,昭告江湖!”
菜早就上来了,我们一口没动。
把头听的表情凝重,我是直接听傻了。
以至于我叼着的烟一口没抽,此刻烟灰足有半根手指长。
水无常?谢小荣??
怎么好似两位故人。

注释: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龙纹白玉佩时代风格、帝王象征、珍贵材质、精湛工艺于一身,是明代玉器中的瑰宝。

一、核心特征

  1. 龙纹造型与神态

    • 凶猛粗犷:与宋代龙的纤细秀美、清代龙的繁复华贵不同,明代龙纹最具特色的是其凶猛、粗壮、充满力量感的形态。龙身健硕,肌肉感强。

    • “猪鼻龙”:明代龙的头部前额多隆起,鼻端肥大,形似猪鼻,这是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

    • 鬃毛飞扬:龙头上的鬃毛浓密,呈冲天或向后飘拂状,线条有力。

    • “虾米眼”:龙眼常被雕刻成圆眼或略微凸起的“虾米眼”,显得目光炯炯。

    • 五爪为龙:明代严格规定,五爪龙为帝王专用,称为“龙”。民间和官员可使用三爪(蟒)、四爪(蟒)。因此,如果是五爪龙纹白玉佩,极可能是皇室御用或赏赐之物。

  2. 玉质与沁色

    • 玉质:多采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白玉,玉质温润、细腻,油脂感强。但由于时代久远,完全无瑕的极为罕见,常带有一些天然绺裂或杂质。

    • 沁色:出土的明代玉器常带有各种沁色,如土沁(黄色)、铁沁(红色)、水沁(白色雾状)等。这些沁色自然天成,为古玉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3. 雕刻工艺

    • “粗大明”:明代玉雕素有“粗大明”之说,但这并非指粗糙,而是指刀法粗犷、浑厚,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注重整体造型和神韵的表达。

    • 多层镂雕与深浮雕:玉佩常采用多层镂空雕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龙身的鳞片、周围的云纹、花卉等,多用深浮雕处理,使图案凸出,轮廓分明。

    • 管钻工艺:在雕刻龙纹的眼睛、鳞片等圆形部分时,常使用管状钻具,留下典型的管钻痕迹。

    • 打磨与光泽:打磨工艺不及清代精细,表面常有一种温润的玻璃光泽(俗称“宝光”),而非清代的“蜡样光泽”。

二、常见形制与图案组合

明代龙纹白玉佩的形制多样,常与其他吉祥图案组合:

  1. 圆形(璧形)玉佩:中心镂雕一条蟠龙,周围饰以云纹,取意“云龙风虎”。

  2. 长方形或椭圆形玉佩:多雕刻一条或两条行龙,穿梭于祥云、花卉之间。

  3. “穿花龙”:龙在缠枝莲花、牡丹等花卉中穿行,寓意富贵、吉祥。

  4. “龙赶珠”:龙追逐一颗火焰宝珠,宝珠代表真理或智慧,象征着对目标的追求。

  5. 螭龙纹:除了正统的龙纹,螭龙(无角之龙)纹也非常流行,形态更为灵动、卷曲。

三、历史与文化内涵

  • 皇权与身份的象征:龙是皇帝的化身,龙纹玉佩是皇室成员、高级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 吉祥与辟邪:龙是祥瑞之神,佩戴龙纹玉佩有祈福、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 时代精神的反映:明代龙纹的凶猛强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初开国的尚武精神和王朝的威严气度。

四、鉴定要点(如何辨别真伪)

  1. 看神韵:真品明代龙纹气势磅礴,神采飞扬。仿品往往神态呆滞,有形无神。

  2. 看工艺:观察雕刻痕迹。明代多用砣具,线条边缘有崩茬和磨损,不如现代电动工具流畅锋利。镂空处可见手工拉丝的痕迹。

  3. 看包浆与沁色:真品包浆浑厚,沁色自然由表及里,过渡柔和。仿品的包浆轻浮,沁色则显得生硬、呆板,多为化学药品快速腐蚀而成。

  4. 看玉质:明代主要使用和田玉,其温润感是现代仿品常用的青海料、俄料难以比拟的。

五、市场与收藏价值

真正的明代龙纹白玉佩存世量少,工艺精湛、玉质上乘、品相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菲,是顶级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其价值取决于年代、玉质、工艺、尺寸、品相和纹饰的稀有性

总结来说,明代龙纹白玉佩是一件融合了时代精神、帝王威严、顶级玉料和高超工艺的艺术珍品。它不仅是精美的佩饰,更是研究明代政治、文化和工艺水平的宝贵实物资料。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