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鸭子和猫 北派盗墓笔记

3次阅读
没有评论

“你们等我下!”
豆芽仔急匆匆跑回屋拿来个黑塑料袋,他解开袋子让我们看。
“这什么东西?废铁吗?”小萱瞥了眼说。
“不是废铁,是刀柄,这也是在岛上捡的?”我拿起来看了一眼问。
豆芽仔笑道:“是啊峰子,就在这口铁锅旁边儿不远发现的,起初我也以为是废铁!怎么样,我眼力可以吧?”
小萱在旁说:“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这和眼力有什么关系?你能有云峰的眼力?我看就算真是一块儿废铁你也要捡了卖钱,还有这口锅,又不是你找到的,那是上个月水位上涨从土里冲出来的,我们刚好上岛上发现了而已。”
“赵萱萱!我好男不跟女斗,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能不能别老拆我台?我是哪里得罪你了,还是你提前进入更年期了!”
“死豆芽仔你在说一个!”
“我就说了怎么了!”
“行了,你两别吵,没看在商量正事儿。”鱼哥劝道。
把头看了豆芽仔捡的这东西,沉声道:“芽仔立功了,这是宋代的铁直刀,看形制八成是军刀,云峰你觉得呢?
“把头,我同意你的观点,虽然是残件,但从刀柄宽度和造型看,这玩意儿应该是南宋雁翎刀的前身。”
这得亏豆芽仔有捡破烂儿的吸管,若换成我,别说捡了,看都不带看的。
“把头,我们应该带上探铲去岛上看看,现在还没有头绪,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现在发现了行军锅和宋代军刀,那足以证明我们的部分推测方向是正确的。”
鱼哥道:“要不吃了午饭再去,我炖了鱼汤,正好顺便喂喂鸭子和猫。”
“唉?鱼哥你这一说我才发现,鸭子和黑猫在哪儿?没见啊。”
鱼哥说:“在仓库,和我们的东西关在一块儿,顺便帮忙看门,自打搬到这里后还没放它们出来。”
“让鸭子和猫看门,那能行?”
鱼哥笑道:“怎么不行?比狗都好使,就是饲养成本有点儿高,鸭子一个月平均要四瓶酒,五百块以下的酒不喝,小萱的猫也只吃最新鲜的小鱼,云峰你吃了饭跟我一块儿去仓库看看。”
豆芽仔马上道:“鱼哥,养回声鸭费钱不假,但它能给咱们赚回来!它带回来的小东西都能装满几抽屉了!赵萱萱的猫那是屁用没有!现在猫粮都不吃了!就吃最新鲜的小黄鱼儿!关键脾气还臭!除了鱼哥你和赵萱萱!连把头都不能摸!谁摸就挠谁!要我看,干脆把那猫摔死算了,要不就扔掉!养着累赘!”
“你敢!”
小萱蹬眼道:“你敢动我的猫我就把你眼珠子挖出来!信不信!”
“峰子你看,我说到她痛点了,她急了,赵萱萱现在就和她的猫一样,都是一碰就炸毛的母老虎。”
我无语道:“你管小萱的猫做什么?又没花你一分钱,就算猫没什么用也是小萱说了算,她说养着,你管不着。”
豆芽仔嘴巴一撇,不吭声了。
不过话说回来,阿婆临死前送小萱的这只黑猫貌似确实没什么用,还说是什么观山一脉最后秘传的五黑玄猫,能穿梭阴阳两界,反正目前为止,我没看到它穿过,挠人咬人倒是挺厉害的。
或许小萱养出感情了,女孩子嘛,喜欢点小宠物很正常,随她玩儿了。
中午我没喝鱼汤,不是鱼哥手艺不好,相反,鱼哥煮饭手艺非常好,我没喝是因为我还对千岛湖的鱼有抵触。
我自己煮了碗泡面蹲门口吃,看着小萱用锤子砸筒子。
她坐在马扎上咣咣的砸,后来好像玩上瘾了,每砸出来一枚面文看着不一样的都会问我这是什么钱,哪个朝代的,值多少。
我吸溜着泡面,看一眼都会告诉她。
她突然笑道:“还挺好玩儿的,云峰,我听说宋代的靖康铜钱值钱,一枚要几十万呢,你说我会不会突然砸出来一枚?”
“你砸吧,能砸出来我一百万回收。”
“云峰这可是你说的!我告诉你!别小看我!我手气很好的!别等我砸出来了不认账!”
我笑了笑,说你放心,绝对不玩儿赖。
靖康钱分元宝通宝重宝三种,市面大部分能见到的是折二形元宝,就那一枚也要几千块钱,折二的通宝重宝要六位数起步,要是小平形,过一百万也有可能。
小萱明显认真了,她每砸完一坨子都会拿起来仔细看看,然后再丢洗脸盆里。
现在开筒子都拿刻刀一枚枚撬,小萱不这样,她十分暴力,扔地上拿着锤子咣当咣当砸。
“行了!吃饱了,我陪鱼哥去仓库了!你慢慢砸吧!”
小萱抬头看着我道:“等你回来我就砸出靖康铜钱了!一百万别赖账!”
我笑了笑,根本不慌,她能砸出来我吃屎。
不是不信她运气,是这个铁锅压根不会出靖康钱,因为最晚只到代宣和初年,那时候靖康年号还没有,差着时间呢。
原先我们的临时仓库在汽车站附近,之前我还在门口认识了那个擦鞋女,现在搬到这边儿了,主要用来放潜水服气瓶和一些打捞上来的东西。
一进仓库,我便看到了回声鸭和黑猫。
鸭子像老母鸡下蛋般安静卧在一个大纸壳箱中,里头铺了褥子,黑猫则关在笼中,无精打采的蜷缩着,笼子上方明细沾了不少鸭屎。
“鱼哥你喂鸭子,我来喂猫吧。”
“小心些云峰,别被抓伤了。”
“没事儿。”
接过黑塑料袋,我拿出条小黄鱼在笼子口晃。
“嘬嘬嘬!!”
“想吃吗?叫两声听听。”
“喵….”
“靠,你好像听得懂人话啊。”
我隔着笼子将鱼丢进去,黑猫立即吃了起来。
“这猫有名儿了吗?”
鱼哥说叫小黑。
我笑道:“确实挺黑,黑的发亮了都。”
“我x!”
我伸手想摸一下它脑袋,结果这猫立即伸爪子挠我,我有防备心,反应也够快,但手背上还是被挠了一道血印子!
我大骂,马上将鱼拿了出来。
“喵!”
“叫什么!你吃个屁吧!喂不熟的白眼狼啊你是!敢挠我!”
“云峰我说了,让你小心点儿,这猫真认人的。”
“反了天了它!”
我找来根木棍,隔着笼子朝里捅。
这猫瞬间炸了毛!它前爪伏地,后背高高拱起,叫声低沉的冲我嘶吼。
一瞬间,我忽然看到猫眼睛变成了深红色,吓了我一跳。
这时鱼哥走过来,喂了一条鱼,猫才逐渐正常。
“鱼哥你看到了没有?这猫的眼睛刚才一瞬间好像变成了红色。”
“你估计看错了云峰,那是反光吧。”鱼哥脸上挂着笑说。

注释:

雁翎刀是中国古代冷兵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刀型,因其刀身形似大雁的翎毛而得名。它集美观与实战于一身,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是中华武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名字由来与形制特征

“雁翎”这个名字,形象地概括了其最核心的外观特点:

  1. 刀身曲线: 刀身根部至刀尖处有一条优雅的弧线,但弧度较缓,不像柳叶刀那么弯曲。整体看起来就像一根大雁的羽毛。

  2. 刀尖样式: 这是与柳叶刀最显著的区别。雁翎刀的刀尖部分是反弧的,即刀尖微微上翘,形成一个圆润的夹角,被称为“水槽尖”或“荞麦棱”。而柳叶刀的刀尖是顺弧的,更为尖锐。

  3. 血槽: 多数雁翎刀刀身上会有一道或多道血槽(也称“樋”),既能减轻刀身重量,又不失强度,还能在劈砍时引导血液,防止刀身被吸住。

  4. 刀柄与配重: 通常为单手执握,刀柄与刀身之间装有“刀格”(护手),尾部有刀首,用于配重和防止脱手。

简单概括:雁翎刀 = 缓弯刀身 + 反弧上翘的刀尖。

二、历史演变

雁翎刀的发展和成熟与中国古代战争形态的变化紧密相关。

  • 起源(宋元时期): 其雏形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坚固的铠甲,宋代刀剑在保持唐代横刀部分特点的基础上,开始增加弧度,以提高劈砍的效率和威力。

  • 鼎盛(明清时期): 这是雁翎刀的黄金时代。

    • 明代: 雁翎刀成为明朝军队的主力制式腰刀之一。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明确记载了军队装备“腰刀”(即雁翎刀类),并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非常适合对付当时倭寇的轻甲和灵活的刀法。

    • 清代: 清朝全盘继承了雁翎刀,并使其形制进一步标准化。无论是八旗兵、绿营兵,还是民间镖师、武者,雁翎刀都是极为常见的装备。清代的“官刀”或“佩刀”大多采用雁翎刀形制。

三、实战性能与文化意义

  1. 实战性能:

    • 劈砍与切割兼顾: 其弧度使其在劈砍时能产生强大的切割力,同时前段反弧的刀尖也适合进行挑、刺等动作,比纯粹弯曲的刀(如牛尾刀)更具战术多样性。

    • 重量与平衡: 重心通常靠前,利于发力劈砍,同时又比大型战刀(如朴刀)轻便,适合长时间佩戴和使用。

    • 应对铠甲: 在火器尚未完全主宰战场前,雁翎刀是对付各类铠甲的有效近战武器。

  2. 文化意义:

    • 武德的象征: 雁翎刀外形优雅而不失威猛,常被视为君子之器,是“武德”的体现。

    • 官威与身份: 在明清两代,佩刀是军官和士兵的标准配置,也是其身份和权力的象征。精美的官造雁翎刀更是工艺与地位的体现。

    • 民间传奇: 在许多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如《绣春刀》),雁翎刀都是侠客、官差的经典佩刀,深入人心。

四、与其他刀型的区别

  • vs. 柳叶刀: 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刀尖。柳叶刀整体弧度更大,刀尖顺弧而下,更为尖锐,穿刺能力更强。雁翎刀则更稳重,劈砍性更优。

  • vs. 牛尾刀: 牛尾刀(晚清流行)刀身更宽,刀头沉重,弧度极大,几乎是专为劈砍而生,牺牲了穿刺能力,外观上显得更为“霸道”,但灵活性不如雁翎刀。

  • vs. 日本打刀: 两者都有弧度,但雁翎刀的弧度通常更平缓,刀身更宽,血槽设计也不同。文化背景和锻造工艺更是截然不同。

总结

雁翎刀是中国冷兵器史上“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它继承了前代直刀的部分优点,发展出更适合骑兵和步兵混合作战的弯曲刀身,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巅峰。它不仅是战场上的利刃,更是中华文化与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至今仍受到众多历史爱好者和冷兵器收藏家的青睐。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