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探窖藏

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弥药山深处,深夜,月光清冷。

蛇女毫不畏惧看着小萱,小萱也脸色冷漠的看着她,二人目光对视着,谁都没有眨一下眼。

如果有个特效,我想此刻二人的眼神中是带电的,电光碰撞,不断向周围辐射。

“要打架?”小萱冷声说。

蛇女面无表情,开口道:“来啊。”

“住手!”

这还了得,我赶快跑到两人中间,挡住她们:

“二位有话好好说!千万别动手!”

小萱冷笑道:“呦,云峰,你还知道护着自己小情人了?”

“没有的事!”

我着急扭头问蛇女:“你给我实话实话!小萱帐篷里的癞蛤蟆,是不是你故意放的!”

“项大哥,我没有!”

“我不会做那种无聊的事!更不会给你添麻烦!”

我又转头,微笑道:“听到了没有?她说她没有,呵呵…..都是误会。”

突然,我感到一阵剧痛。

“放….快放手!疼!”

小萱“微笑”着,阴阳怪气道:“明明是我受了欺负,你不主动帮我就算了,还想在这里和稀泥?”

“今天谁都别想睡,这事儿没完!”

说罢她松开手,疼的我直龇牙。

这时,鱼哥听到动静钻出来问:“云峰,你们三个大大晚上不睡觉,都在那里站着干什么?”

我看到鱼哥就像看到了救星,赶忙跑过去说了事情经过,求鱼哥帮忙当个和事佬,别让她两打架。

“云峰,这事你做的不对啊。”

鱼哥起身讲道:“真要是那样,那就是有人故意害小萱啊。”

“你们等一下。”蛇女急匆匆跑回去。

过了半分钟,她手里拿着个塑料瓶跑过来说:“这是我那天晚上抓的,我下午吃了几只,剩下的都还在这里,不是我干的!”

小萱看到了塑料瓶,疑惑的皱起了眉头。

蛇女不满道:“我刚说了,如果我要害人不会放这些东西,我会放毒蛇。”

如果不是蛇女干的,那会是谁干的?

我扭头看了营地一圈,心想这里没外人啊?…….

倒是有一种可能,不知道对不对。

小萱爱干净,只要有水,她睡前一定会洗漱,洗澡完了就把水泼了,所以她营地周围总会很潮湿,由此引来了那些东西。

就这样,一场两个女人之间的冲突,算是有惊无险的暂时化解了。

隔天。

“折师傅早啊!”

“早。”

睡了一晚,折师傅显得神清气爽,他脸上的黑眼圈都小了一圈,我起来的时候,他正在一棵树上压腿。

众人陆续起来,把头吩咐了今天的任务。

蛇女母女和折师傅负责营地放风和安全。

我们几个分成三队,用洛阳铲搜索地下古墓。

这里是西吴尔国古遗址,面积十分庞大,加之地表没有任何封土堆等标识,要想找到古墓就得“细心”。

这天上午没发现。

下午3点多时,突然有了重大发现!

就在营地西边儿,大概离小萱帐篷一百米开外的地方,我手中的洛阳铲,无意中打出来了“铁锈土。”

铁锈土不多见,一般见于古墓葬中的车马坑。

像兵马俑景区的车马坑,当年就挖出来几十吨铁锈土。

洛阳铲不会说谎,既然打到了铁锈土,就证明地下可能有“大量铁器”。

关于看土层,其实我自己有个小窍门。

不方便细说,我作首诗告诉你们吧。

这些都是多年实战经验总结,能理解多少,全靠个人天分。

>

:“春秋战国是红土,红土像是蜘蛛网,蜘蛛网上带膏泥,不是王候是贵族。”

“西汉回填用黄土,黄土就是老夯土,手抓一把是一坨,又紧又干敲不开。”

“东汉不用黄沙泥,土少石多松又软,手抓一把随风扬,土散石落脚下边。”

“唐宋墓坑多黑土,又黑又黏又发甜,若在土中见砖瓦,非唐即宋不简单。”

有干考古队的可以仔细想想,想想我作的诗有没有道理。

发现了铁锈土,我赶快招呼把头过来看情况。

“几米深出的?”把头问。

我说:“大概在地下四米三左右。”

“四米三…..有点浅,再打四个坑看看。”

我又照把头说的打了探坑,没想到,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东,西,南,北,四个探坑下到了五米深,都没见到铁锈土。

只有中间这个探坑有铁锈土。

不愧是干了一辈子的老把头,我还在这里纳闷了,这怎么回事?

把头却给定性了,他断定说:“云峰,这不是古墓规制,如果没猜错,你发现的这是个长两米,宽两米的正方形窖藏坑。”

“窖藏坑?!”

“把头,真的是窖藏?!”

“八九不离十,不信挖下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有些激动,这是我第二次挖到窖藏,还是无意中挖到的。

第一次是在银川,帮金风黄挖了个北宋铜钱窖藏,那还是阿扎提供的信息。

有人肯定会说:“小项把头又瞎说,你干了这么多年,就挖到两次窖藏?我看你是怕进去,不敢说啊。”

真的,我就挖到过两次。

窖藏不是古墓,它没有甬道天井墓室什么的,它一般就是个一两米的坑,我之前说过,行里专门有人干窖藏,那些人叫“宰花”。

没人能用“眼”找到地下窖藏,就是会观星定穴的姚师爷也不行。

要想不靠运气找到窖藏,只有用仪器。

手拿的那种探宝机都是小儿科。

职业的宰花团队都用的是大功率脉冲机,一个人操控主机盒子,主机连着十几米长的电缆,在有四个人合伙,举着六到八米长的巨型铜管儿探盘慢慢移动,只要地下有窖藏,机器路过就会报警。

这是早年间宰花用的办法。

现在都2022年了,以东北四平地区的宰花团队最牛逼。

他们现在已经用上了可成像脉冲机,国外进口军工抗干扰电法仪,vlf技术地下空洞成像显示器等。

哎…..我们这些人终究是老了,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我前几个月买了一个铜钱窖藏大缸玩儿,缸里的钱串子还带着宋代的麻绳,连缸367斤重,就是四平一位姓陈的高手宰花卖我的。)

话说回来,既然发现了肯定挖啊。

哪知道,这一挖,却挖出来一件很“诡异”的古董。

把头都没见过。

至于年代….可能要远远的超过辽金西夏时期。

 

注释:

 

西吴尔国是西夏灭亡后,逃亡的党项贵族在川西高原木雅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其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及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1. 建立背景

  • 西夏灭亡与党项人南迁:西夏(1038-1227年)被蒙古军队攻灭后,末帝李睍及部分贵族逃亡至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木雅地区(今四川省甘孜州、青海东南部及西藏昌都一带)。

  • 地理选择原因:木雅地区地势险峻,多为高原山地,蒙古骑兵难以深入追击。此外,该地远离中原政治中心,利于隐蔽生存,且具备农耕条件,可自给自足。


2. 政权特点

  • 政权名称与统治者:党项遗民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西吴尔国”(或音译为“西吴国”“色巫国”),其首领自称“西吴王”(藏语称“色巫甲布”)。

  • 建筑与防御:西吴尔国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圆形堡垒,类似古罗马斗兽场,面积约四五个足球场。为防御蒙古追兵,还在生活区西侧20公里处修建了“天府炮楼”作为瞭望哨。

  • 经济与文化:政权拥有独立货币“西吴宝钱”,并延续了西夏的部分文化传统,如军事制度(如铁鹞子兵传说)。


3. 历史存续与消亡

  • 存续时间:西吴尔国存在约200年,从西夏灭亡(1227年)延续至元朝末期或更晚,但具体灭亡时间不详。

  • 最终结局:由于未能实现复国目标,加之地理封闭与资源限制,政权逐渐衰落。其遗址于后世被发现,近年山东省考古研究院通过实验考古验证了相关遗迹的存在。


4. 文化与考古意义

  • 文化融合:西吴尔国融合了西夏文化与当地藏文化,例如藏语地名“色巫”与汉译“西吴”的对应关系,以及政权名称中的“甲布”(藏语“王”)。

  • 考古发现:现代学者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比对,确认木雅贡嘎山区的色巫绒(今康定贡嘎山乡)可能是西吴尔国的核心区域。该地还保留有与西夏相关的建筑遗迹和民间传说。


5. 争议与未解之谜

  • 政权性质:部分学者认为西吴尔国可能仅为地方割据政权,而非完全独立的国家,其政治结构尚需更多考古证据支持。

  • 民族归属:关于现代木雅人是否为党项后裔,学界仍有争议。遗传学与文化研究表明,木雅人的语言、习俗与西夏存在一定关联。


总结

西吴尔国是西夏灭亡后党项遗民在特殊历史与地理条件下的延续尝试。其借助高山屏障与隐蔽环境维持了短暂自治,最终因内外因素消亡。这一政权不仅是西夏历史的尾声,也为研究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案例。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