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惊天大发现 #弥药山深处的西吴尔王国

15次阅读
没有评论

“把头,你见没见过这种门?”

“没有,我从未见过。”把头摇头说。

豆芽仔拍了拍泥墙,顿时噗噗的往下落土。

小萱带着头灯,猜测道:“会不会是当年想装石门,后来因为什么没来得及,就用泥糊了一道门。”

我说有这个可能。

折师傅在上头放风,我们一商量,当即决定砸开这道泥门。

豆芽仔朝手心呸了两口唾沫,直接用尖头撬棍大力砸门。

泥块儿一层层掉下来,带起了大量尘土,我们几个都用袖口捂住了鼻子嘴巴。

泥糊的,它在硬也没多结实,很快豆芽仔砸了个窟窿。

将窟窿口扩大到能容一人通过,豆芽仔小心翼翼,钻进去半个身子。

“有什么?”我紧张问。

“我天!太牛逼了!…..这他妈都是什么?!你们看看!”

“起开,我看一眼。”

豆芽仔退出来,我钻过去看。

摆正头灯。

这一看,看的我目瞪口呆!嘴都合不上了!

里头挑高近7米,可以说建的亭台楼阁,富丽堂皇!

能看到大批色泽鲜艳的绿色琉璃板瓦、筒瓦、瓦当、滴水、脊兽、鸱吻和其他建筑装饰构件,在侧边看,还有黑色釉的牛郎合瓦、精雕细琢的镂空石刻等等。

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在古墓里,我还以为自己到了某个现代公园的凉亭中。

有些瓦当鸱吻掉下来摔碎了,但绝大部分都还在,保存的状态极好!

看着看着,我呼吸开始急促。

把头抬头,他来回扫着手电,感叹道:“与世隔绝,藏在了这深山老林里,外表看着平平无奇,谁又能想到竟如此华贵,有皇家之气。”

没错,就像把头说的,皇家之气。

就算埋在地下数百年,这些建筑构件,依然显着气势。

上层雕刻的那些绿色脊兽,立体鸱吻等,单独用锤子敲下来带出去,都能卖到上万块钱一块儿。

这时,小萱急呼道:“快看!那里是不是一条墓道!”

我说看到了,不是墓道,是甬道,墓道没那什么高。

“把头,”我问:“你说这里会不会是西吴尔王国的皇宫?”

若是,那就是惊天大发现!

把头摇头:“可能性不大,西吴尔是残余党项人建立的一个小王国,书上说这个小国最少持续了一百多年,从古至今,哪里有把皇宫行宫建在地下的,还埋的这么深…….地下几十米,怎么住人。”

把头皱眉:“除非,这里不是给活人住的,我有所怀疑,还不能确定,在往前走走看。”

刚才小萱说是墓道,我说是甬道。

可当走近些才意识到,我两都说错了。

这他妈是神道!

是只有皇陵才有资格用的神道!

神道两侧的墙体全部掏空,整整齐齐摆放了两排石像生。

这些石像生高约一米七左右,都是文官武官形象,它们面无表情,齐刷刷望向着神道中间,气氛诡异。

小萱忍不住说:“好可怕…..这些好像活人一样。”

豆芽仔一点儿不怕,他搂住石像生腰部,尝试着抱了抱后苦恼道:“这太沉了,怕是得有好几百斤,我们怎么拿走啊。”

“到了,终于找到了这里….”

把头眼中尽是激动,他说:“李現一定埋在这里,这里不是皇宫,这里是皇陵!”

“云峰!你想想西夏王陵的制式,是不是明白我意思了?”

我低头想了两分钟,一瞬间,恍然大悟!

不管神道还是什么!原本应该在地表上!

可在这里,全都被缩小规模,故意建到了地下!

像这种神道,完整能看到的,代表就是武则天的乾陵。

它是由完整的一整套地表建筑群构成的王陵区!

应该还有阙台!碑亭!月城!内城!

内城中还有献殿!角台!陵台等!

换句话,把头的意思是,当年有人故意把这些东西由地上,建到了地下!

怪不得!这么多年没人找到西吴尔!

专家们都承认西吴尔存在过,却一直找不到直接证据。

我发了!

我们团队发了!这辈子不愁吃喝了!

豆芽仔激动的面色通红!鱼哥也被震撼到了。

至于我,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可以退休了。

只要把这里的文物拿出去一件件卖掉,我可以成为千万富翁!

一行五人,打着手电向深处走。

穿过长长的甬道,到了月台区。

所谓的月台区,是一个八角形的水泥台,有十几层台阶,离地约有一米。

月台原本在地表能晒到月亮,现在建到了地下,不可能在晒到月光。

几百年,或许我们是第一个近距离看到月台的人。

把头迈步走上台阶,站上了月台。

他抬头看着墓顶,出神说:“有件事,其实我很早之前就有考虑。”

“云峰,文斌,小萱,还有芽仔,我们现在有了一个选择,你们来决定吧。”

我一脸疑惑,问什么意思?

把头深呼吸一口气,说:“不管李現在没在这里,这个墓非同小可,如果我们主动把这里的一切告诉老学究,他是官家的人,好处你们应该清楚。”

我听后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豆芽仔要说话,把头摆手阻止道:“先听我把话说完。”

把头脸色认真:“这种筹码,我们一生可能就碰到这一次,机会只有这一次,想清楚,错过可能不会再有了。”

我急道:“不用想!还想什么!把头,我们都放弃这个机会!我们要自己挖!”

“就是!”

豆芽仔大声说:“把头!我们要自己挖!挖了卖钱!”

小萱也说自己挖。

“文斌你呢?”把头问。

鱼哥皱眉想了想,摇头:“我无所谓,听大家的。”

见我们都这样,把头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笑容,他说:“你们几个,和当年我们那几个很像。”

“天很晚了,我们先上去。”

“你们都还年轻,这是个机会,再认真考虑一晚上,明天在决定。”

我压根不想考虑!

老学究是什么人?灵武泪佛被他从黑水城最后搞走了,他是国家博物馆的人!

我项云峰以后一定会当北派把头,那种到处找墓盗墓的生活,才是我最想要的。

我还幻想过,让北派在世界上扬名立万。

等我30岁以后去国外把金字塔给盗了,用北派技术去挖木乃伊,听说老的木乃伊一个能卖几十万。

别的不说,就拿西夏来说,一百年前,科兹洛夫从黑水城挖走了多少东西。

照这么看,我的这个想法有错吗?

 

注释:

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Пётр Кузьмич Козлов,1863年9月26日—1935年10月3日)是俄国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家,以在中国西部及蒙古地区的探险活动及重大考古发现闻名于世。以下为其生平与成就的详细梳理:

一、早年经历与探险起步

  1. 出身与教育
    出生于斯摩棱斯克州杜霍夫希纳城的一个手工业家庭,早年对动物学与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1887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军事学校,但未从事军事职业,而是投身探险事业。

  2. 师从普尔热瓦尔斯基
    1884年起,作为俄国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助手,参与在新疆、西藏、蒙古等地的探险活动。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著作和探险精神对科兹洛夫影响深远,奠定了他日后独立探险的基础。

  3. 独立探险生涯
    1893年,科兹洛夫开始独立领导考察队,成为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核心成员。他先后七次深入中国西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及蒙古地区,进行地理、考古、民族学等多学科考察。

二、重大考古发现

  1. 黑水城遗址(1907-1909)
    • 发现背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额济纳河下游接近居延海的地区,科兹洛夫发现西夏古城黑水城(西夏语称“哈拉浩特”)。该城为西夏时期边防重镇,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 发掘成果
      • 发掘文物3000余件,包括西夏文与汉语双语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现存唯一西夏文-汉语词典)、佛经、雕像、元代纸币、织品等。
      • 这些文物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数量居世界之冠,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 历史意义:此次发现被誉为“近代西夏学研究的开端”,揭示了西夏王朝的文化、宗教、经济面貌。
  2. 诺音乌拉匈奴墓群(1924)
    • 发现背景:在蒙古国诺音乌拉山(今诺彦乌拉山),科兹洛夫发现匈奴贵族墓葬群,这是首次大规模科学发掘的匈奴墓地。
    • 发掘成果
      • 出土汉朝漆器、丝绸、铜镜及匈奴金器、马具等,反映了匈奴与汉朝的文化交流。
      • 墓葬规格极高,为研究匈奴社会结构、丧葬习俗提供重要证据。

三、学术贡献与影响

  1. 著作与理论
    • 代表作为《蒙古、安多和死城哈拉浩特》(1923年),详细记录了黑水城考古过程及中国西北的自然生态、民族社会,被译成英、德、日等多国文字。
    • 其他著作包括《蒙古和喀木》(1905-1906年)、《蒙古和西藏三年旅行记》(1913年)等,涉及地理、民族、宗教等多领域。
  2. 学术荣誉
    • 获荷兰、俄国、匈牙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 1902年获俄国地理学会康斯坦丁诺夫金质奖章,1911年获意大利、英国地理学会奖章。
    • 1928年当选乌克兰科学院院士。

四、争议与遗产

  1. 文化遗产争议
    科兹洛夫的考古活动虽具科学价值,但其将黑水城文物大规模运往俄国,引发后世对文化遗产归属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行为构成“盗掘”,导致中国西夏学研究长期依赖海外资料。

  2. 政治背景
    其探险活动常与俄国政治利益交织,如1905年拜会达赖喇嘛以争取俄国在西藏的特权,1924年考察蒙古或为苏联扩张提供地理情报。

  3. 历史地位
    科兹洛夫的发现填补了西夏史、匈奴史的研究空白,其著作至今仍是中亚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然而,其考古行为也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对亚洲文化遗产的掠夺背景。

五、晚年生活

1926年后,科兹洛夫退出探险界,定居诺夫哥罗德,专注于整理出版考察资料。1935年逝世于圣彼得堡,葬于瓦西里岛。其学术遗产至今仍被中亚研究领域所重视,而黑水城文物的回归问题也持续引发关注。

正文完
 0
ACCESS DENIED